首頁 順著曆史學古詩

《登科後》

字體:16+-

所謂登科,就是科舉考試考中了。考中為什麽叫登科呢?因為唐代科舉都是分科考試,有進士科、明經科,還有明法科、明書科、明算科,等等。所謂登科,就是這一科考中了。

《登科後》這首詩到底是哪一科考中了呢?一定是進士科,因為隻有進士科考中才值得那麽高興。這就涉及唐代科舉考試的一些知識了。

唐朝科舉考試分成秀才、進士、明經、明法、明書、明算六科。在這裏麵,因為秀才標準太高,所以根本沒人敢報名,後來就取消不考了。明書、明法、明算都是專門的技術,相當於現在的職業技術考試,在當時不受人重視。剩下的就是進士和明經兩科,是當時科舉考試的主流。在這兩科之中,進士主要考寫文章,特別是寫詩,而明經主要考經典背誦。背誦和寫作哪個更難?當然是寫作更難,所以進士科也比明經科難考得多,當時甚至有“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的說法。

唐朝平均每年錄取進士二三十人,難度比今天考“985”“211”要大得多。不過,也正因為考試難度大,所以回報也高。當時稱進士為“一品白衫”,什麽意思呢?雖然你此刻還是個老百姓,無官無職,但是日後一定會做到一品官。進士科前途這麽好,所以全社會都很重視。重視到什麽程度呢?唐朝一係列最重要的品牌活動都跟進士科有關係。比如雁塔題名,就是新科進士都把自己的大名刻在大雁塔上,昭告天下。還有曲江會,就是考試放榜後,新科進士都到曲江參加大型宴會,等等。每次舉行這些活動的時候,整個長安城萬人空巷,傾巢出動。有些富貴人家還要借機給自家小姐選女婿,金榜題名連著洞房花燭,這是多美的事啊。全社會都這麽重視,讀書人自己怎麽可能不重視呢?所以,每年科舉考試放榜之後,名落孫山的垂頭喪氣,金榜題名的揚揚得意,這是人生常態。而把這種揚揚得意的感覺寫得最好的,就是孟郊的這首《登科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