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元黨爭給宋朝造成巨大精神打擊,導致宋朝不可避免地走上沒落道路。信奉理學的人出現分化,在宋朝滅亡時,那些理學名儒,像許衡、吳澄等人,都向元朝俯首稱臣;隻有文天祥、張世傑、陸秀夫、謝疊山等人不肯向元朝稱臣,為宋朝殉葬盡忠。但是,“崖山多忠魂,後先照千古”,文天祥、張世傑、陸秀夫、謝疊山等人,在宋朝曆史上留下濃墨一筆。
宋朝與遼朝、西夏、金朝、蒙古(元)前後共計對峙了300多年,雖然對外戰爭敗多勝少,但民族英雄特別多,例如嶽飛、韓世忠、文天祥、張世傑、陸秀夫等人。文天祥、陸秀夫、張世傑都是文人,最終都為宋朝文人治國悲壯殉葬。
1259年,元軍發起大規模進攻後,宦官董宋臣提出要遷都避敵,沒人敢提出異議。文天祥挺身而出,請求斬殺董宋臣,統一和安定人心。沒被采納,他便辭職回鄉。
文天祥豁達豪爽,年輕時衣食豐厚,喜歡聲色歌舞,到國家危難時,他卻變賣家產作軍費,力挽狂瀾。1275年,形勢告急,朝廷詔令各地兵馬去勤王。文天祥捧著詔書流涕哭泣,派人率領郡裏的誌士,同時聯絡各方英雄豪傑群,聚集兵眾萬人,入衛京師。朋友勸文天祥不要去送死,文天祥堅決率軍去勤王,為皇帝效忠。
1275年8月,文天祥被任命為平江知府。他到平江時,元軍已攻到常州。文天祥派去援助常州的士兵全部戰死。元軍攻入常州後,文天祥率軍退守餘杭。沒多久,餘杭守軍投降,陳宜中、張世傑等人都走了。文天祥出任右丞相兼樞密使,去談判,與元朝丞相伯顏針鋒相對。伯顏扣留了文天祥,帶他到鎮江。文天祥等人在夜間逃走了。
文天祥勸請益王即帝位,拜右丞相。1276年7月,文天祥召集士兵防守汀州。次年正月,元軍攻占汀州。文天祥移師到了漳州。潭州趙璠、張虎等人在邵州、永州等地起兵反元,收複了數縣。撫州何時等人也起兵響應。分寧、武寧、建昌三縣的豪傑,都心甘情願接受文天祥的調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