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祠
替活人蓋祠堂叫作生祠,大概是從那一個時代父母官“自動”請老百姓替他立長生祿位而擴大之的。單有牌位不過癮,進一步而有畫像,後來連畫像也不夠格了,進而為塑像。有了畫像塑像自然得有宮殿,金碧輝煌,初一十五文武官員一齊來朝拜,文東武西,環珮鏗鏘,口中念念有詞,好不風光,好不威武。
曆史上蓋得最多的是魏忠賢生祠,蓋得最漂亮的是魏忠賢的生祠,蓋得最起勁的是魏忠賢的幹兒子幹孫子幹曾孫子重孫子灰孫子。
據《明史·魏忠賢傳》說,天啟六年(1625)魏忠賢大殺反對黨,周起元、高攀龍、周宗建、繆昌期、周順昌、黃尊素、李應昇一些東林黨人一網打盡之後,修《三朝要典》(《東林罪狀錄》),立“東林黨人碑”之後,浙江巡撫潘汝楨奏請為忠賢建祠。跟著是一大堆官歌頌功德。於是督撫大吏閻鳴泰、劉詔、李精白、姚宗文等搶先建立生祠。風氣一成,連軍人,做買賣的流氓棍徒都跟著來了,造成一陣“建祠熱”:而且互相比賽,越富麗越好。地皮有的是,隨便圈老百姓的,材料也不愁,砍老百姓的。接著道統論也被提起了,監生陸萬齡建議以魏忠賢配享孔子,忠賢的父親配享啟聖公。有誰敢說個不字?
當潘汝楨請建生祠的奏本到達朝廷後,禦史劉之待簽名遲了一天,立刻革職。蘇州道胡士容不識相,沒有附和請求,遵化道耿如杞人生祠沒有致最敬禮——下拜,都下獄判死刑。
據《明史·閻鳴泰傳》,建生祠最多的是少師兼太子太師、兵部尚書閻鳴泰,在薊遼一帶建了七所。在頌文裏有“民心歸依,即天心向順”的話。
潘汝楨所建忠賢生祠,在杭州西湖,朝廷賜名普德。
這年十月孝陵衛指揮李士才建忠賢生祠於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