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之問【上陽宮侍宴應製得林字】廣樂張前殿,重裘感聖心。砌蓂霜月盡,庭樹雪雲深。舊渥驂宸禦,慈恩忝翰林。微臣一何幸,再得聽瑤琴。
宋之問,字延清,初唐詩人。一說是山西汾陽人,那麽和賈導樟柯就是老鄉。還有種說法是虢州弘農人,現在的河南靈寶縣。兩地完全可以爭一爭,既然虛構的西門大官人都有人搶,那麽以宋之問作為城市名片,招徠幾個投資人還是不成問題的。
宋之問的家世頗有些傳奇色彩,其父宋令文力大過人,詩文通暢,還寫得一筆好字,世稱“三絕”。宋之問兄弟三人各繼承了其父一門絕學。有點像《天龍八部》裏聰辯先生各傳弟子一門手藝的故事。宋之問把父親的文學造詣繼承並發揚光大,在唐代浩如繁星的詩人中奪得一席,算得上一位相當著名的詩人。
說他相當著名,有點不懷好意,事實上你說此人是人渣都是誇他。然而宋之問的詩才確實不同凡響,曾參加過幾次皇帝親自舉辦的詩歌大賽,好像還沒拿過第二。最轟動的一次是武則天遊洛陽龍門,命從臣即興賦詩。寫過《昭君怨》的東方虯先交了卷,女皇閱罷甚爽,就把錦袍賜與東方虯。此時宋之問的詩也成了,武則天讀之擊節,連聲叫好,劈手就把東方虯身上的袍子扯下來給了宋之問。這一幕多年以後被改編成了相聲,名叫《扒馬褂》。另有一次上官婉兒當評委,宋之問也是最後一個交卷,與宋齊名的沈佺期詩成在前。上官婉兒的評語是:二詩功力悉敵,沈詩落句詞氣已竭,宋猶健筆。取個不雅的譬:就是說宋詩舉而堅堅而久,沈詩卻已露早泄跡象。
此種情狀,假如不僅是詩而應在**,宋之問一定會更欣慰。當然我們無從知曉宋的腰腎功能,不過從他給武則天寫的詩還是可以看出,此人是很憧憬當一當麵首的。那時張易之、張宗昌這對“賢昆仲”馳騁於龍床之上,日日覆雨翻雲,因為滋潤得勤勉,武曌萬千寵愛於二身,又封官又晉爵,羨煞了宋之問。某日,忍不住賦詩一首呈上,“明河可望不可親,願得乘槎一問津”,字裏行間捐精報國之心昭昭。結果是問津未成反青史遺臭,曆千年而不絕——武則天後來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我不是不知道之問有奇才,可就是接受不了他有口臭。你看,口腔衛生搞不好,是要影響前途的,小朋友們要記得飯後要漱口、早晚須刷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