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終於要直接講“道”了。
“道”是老子最重要的思想建樹,他在讓一些對立範疇和“無為”思想做了初步的鋪墊之後,便快速地請出了它。
既然貼近了本體,語言就不能不有點深奧了。原文是——
道衝,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這幾句話,對一般讀者來說可能有點難度,因此我趕緊先翻譯一下——
道是空虛的,但它用之不盡。它是那麽淵深,就像是萬物的主人。
它挫去鋒銳,解除紛爭,與光相融,混同世塵,看似不見,卻是實存。我不知道它從哪裏產生,隻知道它早在天帝之前就已經光臨。
這段論述非常重要,其中包含著五個層次。
第一層次,道是以空虛形態出現的萬物之主;
第二層次,道,用不盡;
第三層次,道的功能,是挫去世間一切鋒銳,解除世間一切紛爭;
第四層次,道的存在方式,與光相融,混同世塵,看似不見,卻是實存;
第五層次,道的來曆不可知,卻一定早於天帝。
這五個層次,已經可以概括道的幾個主要特征。其中,空虛狀態的萬物之主,“和其光”、“同其塵”,頗讓我迷醉。說它出現在天帝之前,等於否定了它是神所頒造的,這在人類古代思想史上,相當重要。
道,就像光和塵一樣,抓不住、摸不著,卻居然是“萬物之宗”。因此,“和光”、“同塵”成了曆代頂級文人的生存夢想,盡管他們幾乎做不到。老子把一個生命的最高存在狀態,比之於光和塵,既有哲學魅力,又有文學魅力。
光和塵,既高貴,又卑微,既給塵世帶來光亮,又給塵世帶來真實。它們處處彌漫,無遠弗屆,卻不讓自己的形體顯現,這實在是一種生命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