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老子通釋

第三十七章

字體:16+-

這一章,老子要講述大道與人欲的關係。

老子一直認為人的過度欲望不符合大道。這一點,老子之後的儒家經典《禮記》中也曾表示,“人欲”在一定情況下有可能吞沒“天理”。這事情到了宋代理學家那裏就變得很嚴重,把“人欲”和“天理”徹底對立,非此即彼。但在老子那裏,還遠沒有到這種程度。他把民眾的日常生活看作是大道的一部分,因此也就不可能阻止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種種自然欲望。他隻是提醒,在人們自然成長、自動化育的過程中,很有可能產生欲望過度,也就是“貪欲”,這就需要認真對付一下了。怎麽對付呢?老子難得用了一個重詞——“鎮”,也就是“鎮服”。

用什麽來“鎮服”呢,老子依然拿出了他的老寶貝:“無名之樸”。也就是說,讓那些貪欲了的人一次次直麵道的無名、未雕的質樸狀態,以這種狀態把他們的貪欲比下去、壓下去。

顯然,老子也看出來了,他所主張的“自化”,一定也會產生欲望的發作,因此要對“自化”學說做一個補充。但是,在對付的辦法上,他口氣雖然嚴厲,內容卻是溫和的。他希望讓一切貪欲和不貪欲的人都接受“無名之樸”,然後讓天下安靜。

原文是——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樸。鎮之以無名之樸,夫將不欲。不欲以靜,天下將自正。

這裏出現了一個名句:“無為而無不為。”這是他對“無為”學說的重大闡釋。

“無為”與“無不為”,顯然是直接矛盾的,放在一起卻構成了一種特別有意思的行為哲學。有很多研究者對此做了淺薄化的解釋,認為老子說“無為”是要讓大家不要“妄為”,不要“胡作非為”。這種解釋,就把老子等同於鄰裏之間好心叮嚀的老大爺了。其實,老子的“無為”範圍大得多,主要是針對一些別有企圖、淩駕自然的大作為,哪怕不是“胡作非為”,他也並不認可。他認為,人的作為是天地大道自然安排的,如果一群人隻是按照自己的計劃組織起某些作為,那就會對其他很多人原先的生態平衡產生騷擾,而這些作為究竟是否合適,是否可行,還未被自然驗證。更重要的是,為了這些作為所產生的單向奮進,都會妨礙大道悠然安然的整體關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