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靜的心境是一個修煉的目標。在日常生活中,這個目標可以提示世人:很多執著的追求和努力,效果適得其反。
在以後的論述中,老子要花費不少篇幅來呈示種種適得其反。呈示的目的,就是勸導人們返歸虛靜的本性。隻要不虛靜,怎麽張揚都會走到反麵。
這一章隻有二十六個字,但在中國文化史上卻影響巨大,因為它講的全是“反話”,搖撼了人們的習慣思維。
尋常社會的約定俗成,往往會產生相反的結果。但大家常常因為已經習慣而繼續努力,不願意去考慮深層的逆反結構了。
指出約定俗成背後的惱人奧秘,這是頂級哲學家的使命。但是,哲學家未必是社會改革家,他們在指出背後奧秘之後並不要求人們改弦易轍,走相反的路。如果這樣,他們就有點淺薄了。他們隻希望人們建立另類思考,構建立體思維,使人類真正成熟。
老子指出在約定俗成背後的逆反結構,直到兩千多年後的二十世紀,才有西方現代派哲學家和藝術家去觸摸。一觸摸他們就十分驚恐,稱這種逆反結構讓人“惡心”。因此,“惡心”也成為現代派裏的一個重要概念。“惡心”是一種不可接受又不得不接受的複雜狀態,來襯托人類生存的灰色無奈。老子所揭示的逆反結構,也包含著不可接受又不得不接受的無奈。這位年紀太老的“現代派”實在是走在人類思維的最前沿,讓當代思考者不得不麵對鴻蒙的曆史煙塵深表敬意。
老子的這二十六個字是這樣說的——
大道廢,有仁義;
智慧出,有大偽;
六親不和,有孝慈;
國家昏亂,有忠臣。
幾乎用不著翻譯。但是如果要強調相反相成的因果關係,可以用更簡明的現代句式:
大道廢弛,才倡道義;
智巧出現,才有大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