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父母缺少溝通的孩子,在4歲的時候,跟經常和父母聊天的孩子相比,少聽了3000萬個詞語。正是這3000萬個詞語,拉開了孩子們在學齡後學業中的表現。”
這段話出自美國芝加哥大學醫學院薩斯金德博士所著的《父母的語言》,這本書的結論來自多年的實證研究,並以大量令人信服的數據告訴我們——如果孩子的人生真的有所謂的起跑線,那就是父母每天對孩子說話的數量和質量。
跟孩子多說話,促進他大腦發育
科學研究向我們證明:大腦掌握思考和學習的區域,在孩子人生的前三年就已經開始發揮作用了,而語言發展是大腦發育的開始。嬰兒每天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聽媽媽的聲音,甚至在他特別小的時候,就可以輕鬆地把母語從各種語言中分辨出來。
而我則簡單地總結為:每個孩子都是天生“聽話”的孩子,“聽話”是大腦最初的學習模式,語言就是孩子大腦發育的養料。
要想促進孩子大腦發育,父母首先要做的,就是跟他多說話。
年糕一出生,我在他麵前就是個“超級話癆”。我會事無巨細地跟還在吃奶的年糕說話。換尿布的時候,我會說:“寶貝,媽媽要給你換尿布了哦,你配合一下哦。”撫觸的時候,我會說:“寶貝,我是你的媽媽,媽——媽——這是寶寶的左手,左——手;這是寶寶的右手,右——手。”跟他玩耍的時候,我會說:“寶貝,你看,這個是花,好看的玫瑰花;這是搖鈴,你的小手搖一下試試,兩個東西撞擊會發出聲音是不是?”總之,我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時間、工具,跟孩子說話,讓他盡可能多地感知周圍的環境,引導他產生表達和交流的欲望。
對孩子來說,一切都那麽陌生。而父母跟他說話,其實就是以他的眼光來認識世界,父母的語言是他認識世界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