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昆蟲漫話

06 頭被咬下還繼續交尾

字體:16+-

雄螳螂緊緊地抱住了雌的,專心一意在完成它神聖的任務時,這不幸者失去了頭,失去了頸,終究失去了身軀。可是隻教後胸節還剩著,這無頭的愛人依舊緊抱著繼續交尾。

胸部是長著腳的,若失去了腳,便不能把腹部保持在適於交尾的位置,所以隻須第三對腳的後胸節和這節的神經節還留著,仍能交尾,仍能使雌的受精。有些人竟這樣想:螳螂交尾行動的中樞,也許就是這節神經球吧!這暫且擱著,講下去會明白。

那麽雄螳螂究竟有什麽特別構造,頭被咬下還能繼續交尾呢?我們還須撇開臆說,根據實驗來研究一下:

不單是螳螂,一切的昆蟲,若使它感到苦悶時——如將頭摘住、撚轉或扯下,有環節的腹部便向左右亂擺,雀蜂、蜜蜂等,即使割下了頭,還伸著腹部,頻頻將有毒的蜇劍亂刺,好像要蜇人,這蜇劍便是產卵管變成的。雄螳螂頭被咬下,還要起似乎交尾的行動,這也和上麵說的昆蟲同樣,是苦悶的表現,不能看作以交尾為目的的行動。

由這種行動所產生的結果,就是尾端和他物接觸。這接觸使雄**起反射的突出。若碰著雌**,便由最適當的反射運動使兩性**連結著了。這反射運動的中樞,是在腹部的末端神經節。交尾作用一起,內部**像**管等,各個受腹部神經節的指揮,一齊發揮機能。頭部的存在與否,原來沒有什麽關係。

所以,當後胸節也被咬去,擁抱著的腳已落下,光光的肚子滾了下來時,你若拾起這腹部,適當地將**部和雌的相接,那麽仍舊起交尾的反射運動,而互相接合了。

這種行動,除螳螂外,別種昆蟲也有的。例如誰都知道的蠶蛾:雄蠶蛾頭部被切去了,還能起交尾似的行動。這種行動,因為是腹部神經節的接觸反射運動,所以對方倒並不一定要雌蛾。有時,若把人的指頭去碰一碰斷頭雄蛾的腹側,腹部也會彎屈,清楚地表示想交尾的行動。即使切去胸部,隻留腹部,也仍舊起接觸反射運動,和螳螂同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