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蘇東坡傳:全三冊

六 蘇判官對知府忍無可忍

字體:16+-

太白山求雨不成,陳太守倒沒責任蘇判官。卻又派給他另一件差事:為皇帝建陵寢的木料已經從終南山運送到渭河邊,立刻紮成木排放到黃河,運往汴京。

此時仁宗皇帝下葬的日期已定,就在治平元年十月,所以十月以前陵寢必須完工。也就是說派給鳳翔府的建陵木料必須在八月以前全部送至汴京。稍有延誤,罪過不小!蘇軾不敢耽擱,立刻趕到工地,哪知到渭河邊一看,蘇判官整個傻了眼。

渭河斷流了!

宋英宗治平元年是個大旱之年,渭河,這條黃河的大支流竟已旱得見了底!很多河段青草都長到半人高,連河底的淤泥都幹涸了……

給仁宗皇帝建陵的數千棵大木料已經送到河邊,渭河卻“不見”了!京城裏的官員才不管鳳翔府的難處,隻知道要建陵寢就用木料,沒有木料就治下邊官員的罪!鳳翔府、周至縣這些官員知道木料送不上去烏紗難保,立刻決定:既然渭河沒水,就用人挑肩扛,抬也要把這幾千棵木頭抬到有水的地方去!民夫可以累死,工期絕不能誤!

權力這東西天生就帶著罪惡,官做得越大,罪過也就越大。

比如大宋仁宗皇帝趙禎,是位寬儉仁愛、賢明有德的君主,這樣的好皇帝一千年難得出一個,大宋百姓沒有不稱讚仁宗皇帝“仁厚”的。可仁宗死後修一個陵墓,立刻虐害百姓十多萬,加上這些人的親戚眷屬,隻這一下就有幾十萬人對這位皇帝破口大罵!若仁宗泉下有知,聽到幾十萬人齊聲痛罵,他大概不再想要什麽陵寢,願意像個普通人一樣草草埋葬,隻求不要遭子民們的唾棄。

可惜仁宗死後無知,奉旨督造山陵的宰相韓琦也聽不到百姓的哀哭,隻知道仁宗皇帝十月就要下葬,陵墓必須按期修好。於是官員們不顧地方大旱,渭水已涸,硬逼著百姓用人力扛挽木料向黃河運送。這些三四個人合抱的大木材每棵重逾千斤,幾百民夫肩扛大繩拉著木料在爛泥裏一步一滑,其艱苦實非言語可以形容。鳳翔府、周至縣的官差都知道這次接的是皇綱,誤了事吃罪不起,不問百姓疾苦,隻管狠下心來提著皮鞭沿路抽打喝罵,催逼民夫。可人少料重,實在辦不成事,為了完成皇命,地方官也顧不得什麽條例規矩了,立刻派衙役人等四處抓夫,扔給一根杠子一條大繩,立刻變成抬杠拉纖應付“皇綱”的苦役,被逼做這牛馬一樣的苦差,每天都有成百人累倒在工地上,見有人倒下,官兵差役上來就是一頓打,那些挨了打還能爬起來的就繼續做工,實在爬不起來的拖到一旁,差人立刻又到附近村裏抓人派役,頂替這些倒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