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皇權共天下

外戚

字體:16+-

◇ 外戚的崛起

(一)秦製的繼承與發展

漢承秦製,主要在政治製度、宗法製度、官僚製度、選官製度等方麵影響了外戚、宦官等皇權衍生物專權的發展。

公元前221年,秦滅六國,實現中原大一統,廢分封,推郡縣,建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中央集權製國家。始皇帝自認為“德高三皇,功蓋五帝”,開創了皇權至上的皇帝製度,以求秦的統治能夠千秋萬代,生生不息。自此開始,直至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統治,徹底結束中國的封建專製製度,在這兩千多年的曆史長河裏,一切製度的設立、廢除、再建立隻為一個目的——維護、鞏固和加強皇權。

《史記·外戚世家》曰:“秦以前尚略矣,其詳靡得而記焉。”

外戚是自古以來就存在的一股勢力,但在秦以前記錄較少。秦以前比較著名的外戚專權是秦國宣太後(羋月)弟弟魏冉專權,掌握國家一係列大權,開創了外戚專權的先河。從西漢開始,外戚逐漸崛起並在整個漢代達到權力頂峰,整個漢朝的政治都圍繞在皇權和皇權衍生出的外戚專權的鬥爭中,故郭嵩燾言“西漢與宰相外戚共天下”,也呈現出顯性和隱形皇權的現象。

先秦商鞅變法,規定“宗室非有軍功論,不得為屬籍。明尊卑爵秩等級,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顯榮,無功者雖富無所芬華”。即依軍功大小定貴族身份之高低,首次涉及周以後世卿世祿製度的廢除,也逐漸促進了新興地主階級的崛起。

秦朝統一後,徹底廢除世卿世祿製度,正式設立“三公九卿”的官員體係,建立起官員的任免製,三公為丞相、太尉、禦史大夫。始皇帝用法家學說治理天下,大到行政軍事、小到人事任免,將國家的權力牢牢地掌握在皇帝自己手中,也就是說此時的皇權暫時還未衍生出其他的附屬專權。但是宗法製度和官僚製度的設立為之後外戚的崛起和把持朝廷重要官職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