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指導
原載於《小說月報》第十九卷第八號,寫於1928年,收錄於《我的記憶》中。這首詩屬於詩人早期的作品,帶有明顯的舊體詩的痕跡。此時的詩人慣用較為文雅、古舊的詞匯,這些詞匯雖然意境較美,但是讀起來並不很通曉直白。可以看出詩人此時的創作風格還正處於不斷的摸索、嚐試中。
像侵曉薔薇的蓓蕾,
含著晶耀的香露,
你盈盈地低泣,低著頭,
你在我心頭開了煩憂路。
你哭泣嚶嚶地不停,
我心頭反複地不寧;
這煩憂是從何處生,
詩人用“薔薇的蓓蕾”來形容姑娘,用“晶耀的香露”來形容姑娘的淚水,一連兩個比喻塑造了完美的女孩形象。而“你在我心頭開了煩憂路”寫出了詩人束手無策,焦急萬分的感覺。
使你墮淚,又使我傷心?
詩人十分重視押韻,如“停”“寧”“生”等,再如“傷”“講”“涼”“光”。可見此時的詩人對於新詩的音樂美是十分追求的。
停了淚兒啊,請莫悲傷,
且把那原因細講,
在這幽夜沉寂又微涼,
人靜了,這正是時光,
詩歌鑒賞
這首詩寫出了男子對於心愛姑娘的深情,美麗姑娘的一顰一笑都深深牽動著他的心。正是這種心情讓“你墮淚,又使我傷心”。詩人很細膩地描寫了初戀時候的細微體會,並將這種微小的感覺用華美的句子呈現出來,寫得纏綿悱惻,讀來傷感不已。詩人的詩歌創作對於音樂美的追求大致經曆了三個時期。第一個是“雨巷”時期,詩人追求詩節的整飭,格律的優美,此詩就是當時的作品,我們可以看出詩人幾乎每個韻腳都押上了,整體詩節大致一樣,用詞華麗優美。但是詩人很快就顛覆了自己的創作理念,在“我的記憶”時期,詩人用散文化的語言來寫詩,不再強調詩歌的音樂美了。他的主張是:“詩不能借重音樂,它應該去了音樂的成分。”在詩人四十年的創作中,詩人又開始回歸,在詩節中重視韻律的應用。在詩人的這三個階段中,我們可以大致看出,詩人對於詩歌創作的多種嚐試,正如詩人自己所說:“韻和整齊的字句會妨礙詩情,或使詩情成為畸形的。倘把詩的情緒去適應呆滯的,表麵的舊規律,就和把自己的足去穿別人的鞋子一樣。”可見,在每個時期,詩人的創作都在進行著變化,他正是在不斷的變化中踐行著自己的理論,他在主動求變的過程中用自己的作品來證明著自己的探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