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雨巷

偶成

字體:16+-

閱讀指導

此詩創作於1945年5月,收錄於《災難的歲月》。詩人在經曆了牢獄生活後,在經過漫長的8年對於勝利的期盼之後,在經曆了第二次婚姻的幸福與傷痛之後,仍保有一份赤子之心,他堅信“一切好的東西都永遠存在”,並且為了這一天的來臨歡欣鼓舞!

詩人選擇了“春天”這個意象,伴隨著冰雪消融、春回大地的詩句,給人以熱情洋溢的感覺。

如果生命的春天重到,

古舊的凝冰都嘩嘩地解凍,

那時我會再看見燦爛的微笑,

再聽見明朗的呼喚——這些迢遙的夢。[1]

詩人再次使用了冰的意象,突出當冰雪消融,美好的事物會再次來臨,就如同“花一樣重開”。表明詩人雖曆經磨難,但癡心不改。

這些好東西都決不會消失,因為一切好東西都永遠存在,

這些迢遙的夢!

它們隻是像冰一樣凝結,

而有一天會像花一樣重開。

詩歌鑒賞

這首詩寫於抗日戰爭即將全麵勝利之時,詩中充滿了革命的樂觀主義精神,充滿了對於美好生命的禮讚,更充滿了詩人在坎坷崎嶇的命運麵前不屈不撓的鬥爭精神。詩人在創作的後期已經脫離了反複吟詠的“沉哀”,他積極關注現實,放眼於更廣闊的空間,不再將筆觸局限在狹小的個人感悟之中。所以這首詩中,詩人選用了很多正向的、富有感染力的詞匯,表達出一種欣喜、希望與堅定。詩人用平凡中的美好事物來傳遞這種感情,如因“生命的春天”到來,“古舊的凝冰”自然解凍,詩人看到了“燦爛的微笑”,聽到了“明朗的呼喚”,在詩人所營造的夢幻世界中,這些意象的組合讓讀者生成了完整的主觀感覺,從而詩人暗示出一種寄托在這些美好事物上的深情寄托的希望。詩人堅信這些美好的東西一定永存。這正是詩人在經曆了半個世紀時光之後的感悟,好比一個大徹大悟的高僧一樣,既洞悉世事,又懷抱理想。詩人用散文一樣的筆觸寫出了世間最平實的道理,正所謂於平淡處見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