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常常可以看到一個說法:“河南人都是騙子。”這就是一個經典的輕率概括案例,河南人中是出過騙子,但因此認為河南人都是騙子肯定是亂講。
考慮到河南是中國第一人口大省,假如騙子在全國總人口中占一定穩定比例,那麽即使河南人騙子總數會多一些,也絲毫不能說明河南地區騙子多。
如果你有確鑿的證據,你也隻能說數據顯示在某個方麵某個時期河南人因為詐騙犯罪入獄的人比例比其它地區高,即便這樣你也不能得出河南人騙子多的結論,因為被判刑的具體原因還需要分析呢,沒準還是冤假錯案呢。
輕率概括的邏輯錯誤幾乎每個人都會犯,因為我們的大腦都有一種對事物進行分類,好進行歸類簡化處理的自然傾向。合理的歸類會提高我們處理問題的效率,但不當的歸納就會帶來邏輯謬誤。
類似的歸納不當造成的邏輯謬誤很多,常見的還有“男人沒有一個是好東西”,“網絡大V都愛造謠”,“我認識的處女座都有強迫症”等等,反正不管是說好話說壞話,你都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要避免輕率概括,解決方法就是給自己提出的概括所涉及的概念下一個相對明確的定義。
在百度貼吧我們看到一個爭論“是學霸還是紅人混得更好”這個話題。裏麵的主流觀點認為學霸總是獨處,沉溺於自己的學習世界而失去了建立良好社會關係的能力。
如果我們對“學霸”的定義稍微多問幾句,就會發現學霸也是一個麵目模糊不清的人:
學霸的定義是什麽?是成績好的大神,還是愛讀書的怪咖呢?學霸不是指學習能力更強的人嗎?
在不同的學校選1000個所謂大家公認的學霸,你能確定他們是一種人?像2014年清華大學獲得特等獎學金的同學,哪個不是成績又好又有特別的才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