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偉人風采 大家文章係列(全2冊)

最後一位戴罪的功臣

字體:16+-

既然中國近代史是從1840年鴉片戰爭算起,禁煙英雄林則徐就是近代史上第一人。可惜這個第一英雄剛在南海點燃銷煙烈火,就被發往新疆接受朝廷給他的處罰。功與罪在瞬間便交織在一個人身上,將其扭曲再造,像原子裂變一樣,產生出一個意想不到的結果。

封建皇帝作為最大的私有者,總是以天下為私。道光帝在禁煙問題上本來就猶豫,大臣中也分兩派。我推想,是林則徐那篇著名的奏折,指出若再任鴉片泛濫,幾十年後中原將“無可以禦敵之兵”,“無可以充餉之銀”,狠狠地擊中了他的私心。他感到家天下難保,所以就鞭打快牛,順手給了林一個禁煙欽差。林眼見國危民弱,就出以公心,勇赴重任,表示“若鴉片一日未絕,本大臣一日不回,誓與此事相始終”。他太天真,不知道自己“回不回”,鴉片“絕不絕”,不是他說了算,還得聽皇上的。果然他上任隻有一年半,1840年9月,就被革職貶到鎮海。第二年7月,又被“從重發往伊犁效力贖罪”。就在林赴疆就罪的途中,黃河泛濫,在軍機大臣王鼎的保薦下,林則徐被派赴黃河戴罪治水。他是一個見害就除,見民有難就救的人,不管是煙害、夷害還是水害都挺著身子去堵。半年後治水完畢,所有的人都論功行賞,唯獨他得到的卻是“仍往伊犁”的諭旨。眾情難平,須發皆白的王鼎傷心得淚如滂沱。林則徐就是在這樣一而再、再而三的打擊下西出玉門關的。他以詩言誌:“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謫居正是君恩厚,養拙剛於戍卒宜。”這詩前兩句刻畫出他的錚錚鐵骨,剛直不阿,後兩句道出了他的牢騷與無奈。給我一個謫貶休息的機會,這是皇上的大恩啊,去當一名戍卒正好養拙。你看這話是不是有點像柳永的“奉旨填詞”和辛棄疾的“君恩重,且教種芙蓉”。但不同的是,柳被棄於都城鬧市,辛被閑置在江南水鄉,林卻被發往大漠戈壁。辛、柳隻是被棄而不用,而林則徐卻被欽定為一個政治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