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偉人風采 大家文章係列(全2冊)

春風玉門

字體:16+-

在清代以前古人寫西北的詩詞中最常見的句子是:大漠孤煙、平沙無垠、白骨在野、春風不渡等等。左宗棠和他的湘軍改寫了西北風物誌,也改寫了西北文學史。三千裏大道,數百萬棵左公柳及陌上桑、沙中湖、江南景的出現,為西北灰黃的天際抹上一筆重重的新綠,也給沉悶枯寂的西北詩壇帶來了生機。一時以左公柳為題材的詩歌傳唱不休。最流行的一首是一個叫楊昌俊的左宗棠的部下真實地感歎:“大將籌邊尚未還,湖湘子弟滿天山。新栽楊柳三千裏,引得春風渡玉關。”楊並不是詩人,也未見再有其它的詩作行世,但隻這一首便足以讓他躋身詩壇,流芳百世。自左宗棠之後,在文學作品中,春風終於渡過了玉門關。

文學反映現實,生活造就文學,這真是顛撲不破的真理。清代之後,左公柳成了開發西北的標誌,也成了曆代文人競相唱和的主題。就是解放後一段時間,史家對左宗棠或貶或緘之時,文人和民間對左公柳的歌頌也從未間斷。如果以楊昌俊的詩打頭,順流而下足可以編出一部慰為壯觀的《左公柳詩文集》,這裏麵不乏名家之作。

1934年春小說家張恨水遊西北,是年正遇大旱,無奈之下百姓以柳樹皮充饑。張有感寫了一首《竹枝詞》:“大旱要謝左宗棠,種下垂柳綠兩行。剝下樹皮和草煮,又充飯菜又充湯。"1935年7月名記者範長江到西北采訪,左公柳也寫入了他的《中國的西北角》:“莊浪河東西兩岸的衝擊平原上楊柳相望,水渠交通。.....道旁尚間有左宗棠征新疆時所植柳樹,古老蒼勁,令人對左氏雄才大略不勝其企慕之思。”民國期間,教育部長、詩人羅家倫出國途經西北,見左公柳大為感動,寫詞一首,經趙元任作曲成為傳唱一時的校園歌曲:“左公柳拂玉門曉,塞上春光好,天山融雪灌田疇,大漠習沙旋落照。沙中水草堆,好似仙人島。過瓜田,碧玉蔥蔥;望馬群,白浪滔滔,想乘槎張騫,定遠班超,漢唐先烈經營早。當年是匈奴右臂,將來是歐亞孔道。經營趁早,經營趁早,莫讓碧眼兒射西域盤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