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老百姓所說的“翻臉”之事,大都是指建國之後,現已被曆史證實了的,毛錯周對的事情,如經濟方針之爭,“文革”之爭。但其時,周雖手握真理已無實權,已失去與毛翻臉力爭的條件和資格。
翻臉是什麽?就是一,痛感對方之錯,絕不苟同,毫不忍讓;二,如不能認同和解就一刀兩斷,分道揚鑣,各奔東西。當兩個人的力量、地位平等時,這好辦,當斷就斷,再不見麵,頂多隻是感情損失;但是當兩個人的力量懸殊很大時又當別論。如一個小孩子對父親,要翻臉就不大容易。雖事有所悖,理所不容,已到了恩斷情絕的程度,但一個孩子既不能改變家長的錯誤,又不能離家獨立生存,翻了以後又將如何?隻有隱忍。
毛澤東是開國領袖,是共和國的國父。建國後他在全黨全國的地位如一家之長。這個地位和勢態是曆史形成的。政治者,勢也。如軍事大勢,經濟大勢,又如山洪、海潮等自然之勢。事物凡一成勢,任何個人之力都難挽回。而且往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時很難看清、說清,更不用說堅持和反對了。我在《領袖如父》一文中曾談到這種複雜的關係,茲錄一段如下:
“關於領袖、政黨,列寧曾有一段著名論述,‘誰都知道,群眾是劃分為階級的
——階級通常是由政黨領導的;政黨通常是由最有威信、最有影響、最有經驗、被選出擔任最重要職務而稱為領袖的人們所組成的,比較穩固的集團來主持的。這都是起碼的常識。’一個黨、一個國家不可能沒有領袖,他締造、領導這個國家,就像父親在家庭裏的地位,父親是因血緣而形成的統領地位,領袖是因思想之緣而形成領導地位。在長期的鬥爭中,領袖總結人民和社會的思想成果,形成一種思想,又將這思想再灌輸到人民中和事業中,再總結,再灌輸,上下循環,如河川經地,似血脈布身,就與人民、國家、民族建立起一種千絲萬縷,血脈相連的關係。一個國家、民族、政黨必須統一在一種指導思想之下,這種思想常常就以領袖的名字來做標識。領袖屬於這個群體,群體推舉、選擇和塑造一個領袖,然後再將集體在實踐中所提煉出的思想交付給他,以之為燈塔、旗手,而旗手隻能是一個。所以鄧小平說,毛澤東思想不是毛澤東同誌個人的思想,是全黨在鬥爭實踐中的思想總結。也就是列寧說的,通常是由作為領袖的人來實現的。領袖與黨、人民、國家、民族有了如此深的思想之緣,就如父親與家庭的血緣一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可能一下子分清你我。”(見《覓渡》,人民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