犧牲是一種自願的付出,有愛才有犧牲。有各種各樣的犧牲,如為情、為親、為友、為理想、為主義、為事業的犧牲;有各種程度的犧牲,如時間、精力、健康,直至生命。又有不同性質的犧牲,有的是激於一時的義憤或個人的爭強好勝,如汪精衛刺殺清攝政王,中世紀的決鬥,情人的殉情等;有的是出於對理想、事業的忠誠,冷靜從容地犧牲,如文天祥的殉國、諸葛亮的殉職、譚嗣同的就義等。但是有一條,凡敢犧牲者都是激於義,源於愛,自私者不能犧牲。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犧牲屬於義的範疇,大公無私,勇於犧牲是一種美德。馬克思主義的道德觀也宏揚這種精神,更又給予了新的含義。馬克思的早期作品《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說:“曆史承認那些為共同目標勞動因而自己變得高尚的人是偉大人物,經驗讚美那些為大多數人帶來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宗教本身也教誨我們,人人敬仰的理想人物,就曾為人類犧牲了自己——有誰敢否定這類教誨呢?”毛澤東更是從司馬遷說到八路軍,“為人民的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就是說無論古今中外,無論中國的儒學還是外國的宗教,無論是馬克思學說還是中國共產黨的思想都是把為社會的犧牲看做是一種高尚。這是基於人類的本性。
大公無私,為別人犧牲自己,這是周的本性,一種生來具有的基因。陸定一在回憶錄中講了一件他一生難忘的事。當年陸隨周在重慶工作,常乘飛機往返於重慶和延安。一次遇壞天氣,飛機表麵結冰下沉。飛行員著急,讓大家把行李全部拋出艙外,並準備跳傘。這時葉挺11歲的小女兒因座位上無傘急得大哭。周就將自己的傘讓給她。他並沒有覺得自己的命比一個孩子還重要。周當了總理,在一般人看來已顯貴之極、榮耀之極,而他則真正開始了生命的磨難、消耗與犧牲。我們任選一天工作日記,看看他的工作量。1974年3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