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弗洛伊德文集(全十二冊)

日常生活心理病理學

字體:16+-

1901

鄭希付 譯

宋廣文 校

鄭希付 修訂

按語

本書是弗洛伊德用動力心理學觀點解釋日常生活事件的一部重要著作。1901年發表在雜誌上,1904年出版了單行本,其後再版多次,每次均有修改和補充。他從分析人們日常生活中大量的、常見的遺忘、口誤、筆誤、失誤行為等現象入手,挖掘了潛意識過程對人的行為的製約性,說明了潛意識的活動和對潛意識的壓抑不僅存在於變態心理活動當中,而且廣泛存在於正常人的心理活動當中。由此提出了精神決定論的思想,認為人的心理行為的千變萬化都有其原因,即內在的、深層的、潛意識的精神決定因素。

英文版編者導言

目前這本全新的譯著是由艾倫·泰森所譯。

在弗洛伊德的著作中,隻有《精神分析導論》可與這本書——《日常生活心理病理學》相媲美,二者在德文版的印刷次數和其他文字譯本的版數上都幾乎相同。[1]目前這個版本幾乎把該書以前每一版本所新增加的材料都包括了進去。在這方麵,它很像《釋夢》與《性學三論》,這兩本書,弗洛伊德用其畢生的精力不斷加以補充。但實際上,它們的情況並不相同。後兩本書增補的新材料,大部分屬於對臨床發現與理論結論的重要擴展與修正,而《日常生活心理病理學》,其基本的觀點與理論在最早的版本中[2]都已經有所描述,後來補充的大量材料僅僅是一些相關的例子與說明(部分是弗洛伊德自己的,大部分則是他的朋友和學生的),用來進一步闡明他曾論述的問題。毫無疑問,弗洛伊德對那些例子本身和以實例來驗證其觀點的闡述方式特別感到愉悅。

但讀者有時會感到大量新的實例切斷了基本論斷的流暢性,甚至把理論的主幹弄得模糊不清。

與翻譯弗洛伊德關於“夢”和“詼諧”的書籍情況一樣,或許在極大程度上,譯者不得不麵對這樣的事實:對大部分材料的論述要依賴於如何使用(處理)那些完全不能翻譯的文字。在以前的版本中,這個問題被布裏爾以極端的方式解決了。布裏爾省略了那些含有無法轉換成英語詞匯的實例,插進了一些他自己可以對省略的部分做相似解釋的例子。毫無疑問,在那種情況下,這種做法完全是無可非議的。在布裏爾翻譯弗洛伊德著作的時期,弗洛伊德的著作在英語國家幾乎無人知曉,此後因沒有設置不必要的障礙,使弗洛伊德自己特意為一般讀者所寫的這本書得以傳播是很重要的。布裏爾成功地達到了這個目的,這可由他的譯本到1935年發行了16次的事實來證明,而且隨後又發行了很多次。他自己的例子大部分是極好的,實際上其中有兩三個例子為弗洛伊德在後來的德文原版所引用。不過,也有意見反對把這種情況保持下去,尤其是為那些對弗洛伊德作品要求更嚴厲的大學生們所設計的一些版本更是如此。在某些情況下,例如,省略了一則弗洛伊德的帶解釋性的例子,就會不可避免地省掉伴隨該例子的具有一定重要性和令人感興趣的理論評述。此外,雖然布裏爾在書的前言中宣稱,他的意圖隻是更正或替代作者的某些實例,但譯著本身通常沒有揭示出哪些實例被替換了,讀者有時或許不能確定他是在讀弗洛伊德還是在讀布裏爾的書。布裏爾的譯著(肯定需要補充),是譯自1912年的德文版本,而在所有後來發行的版本中一直沒有改動,因此它完全忽略了弗洛伊德在隨後10年或更多年對該書所做的極大量補充。由於這種種不同原因,省略的整個影響是令人吃驚的。該書的最後版本共有305頁,其中有90頁到100頁(幾乎占此書的三分之一)至今沒在英文版本中出現過。所以現在的這個譯本把重心移到了注重譯文的完整性上,反對標準版《全集》對不能譯成英文的地方保留德語原文,並借助加方括號和注釋的方法對德語原文加以解釋,這種處理文字的方法給譯文清晰性帶來的明顯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