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弗洛伊德文集(全十二冊)

詼諧及其與潛意識的關係002

字體:16+-

這兩個詞非常相像,幾乎成了同一個詞。這就給人留下一種極為強烈的印象:一名翻譯不可避免的走向違背原文的“犯罪”道路。[54]

在諸如此類的詼諧中,微小變更的可能性是如此之大,以至於幾乎沒有完全類似的詼諧。

這裏還有一個據說產生於法學考試期間的詼諧。考生必須翻譯《法令大全》中的一段文字“‘Labeo ait’I fall,says he”[“labeo,啊……我墮落了,他說。”]“you fail,say I”(我說,你考試不及格)主考官回答道,考試便結束了。[55]任何一位將偉大的法學家的名字誤解為動詞形式,進而回答錯了的考生,毫無疑問會名落孫山。但這一詼諧的技巧還在於這樣的事實:主考官幾乎是運用證明考生無知的同樣語詞來宣布他的懲罰。更有甚者,此詼諧是“敏捷的妙語應答”(ready repartee)的事例,正如我們將要看到的,那種技巧與我們在此所例證的技巧是大同小異的。

語詞是一種可塑性很強的材料,人們可將它塑造成任何形式。有些詞在一定的語義聯係中失去了它本來的全部含義,但在另一些語義聯係中又能恢複其本來麵目。利希騰貝格在他的一個詼諧中對語義環境進行了精心設計,在這一環境中,一些語義含糊的語詞又重新獲得了它們的全部含義:

“How are you getting along?”[56](你現在過得怎樣?)一個盲人問一個瘸子。“就像你所看見的那樣。”瘸子回敬道。

在德文中,有一些詞可根據其含義的“豐滿”與否理解為一種不同的含義,的確,不止一種含義。因為同一個詞幹可以派生出兩個不同的單詞,一個意義豐滿,一個則成了意義蒼白的音節或後綴。然而,二者的發音完全一致。意義豐滿的單詞和意義蒼白的音節在發音上的一致性可能是偶然的。在這兩種情況下,詼諧技巧均能利用在語言材料中流行的那些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