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弗洛伊德文集(全十二冊)

弗洛伊德略傳003

字體:16+-

為協助學會處理共同事務,會議還決定成立國際精神分析學會地方組織:柏林精神分析學會,主席是阿伯拉罕(Karl Abraham,1877~1925);慕尼黑精神分析學會,主席是塞福(L.Self);蘇黎世精神分析學會,主席是榮格;維也納精神分析學會,主席是阿德勒;布達斯精神分析學會,主席是費倫茨;英國精神分析學會,主席是瓊斯。後來發展到八個地方組織。

1911年春,阿德勒正式宣布退出國際精神分析學會,另組自由精神分析學會,創建個體心理學(individual psychology)。其原因與紐倫堡大會上的選舉有關。奧地利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的追隨者阿德勒和斯泰克爾,對弗洛伊德把國際精神分析大會主席這一領導權交給一個外國人榮格,表示不滿。更主要的是理論觀點上的根本分歧,阿德勒反對性力決定論,反對生物定向的本我心理學,主張社會文化定向的自我心理學等。這一決裂,標誌著精神分析學理論本身的內在矛盾公開化。

1911年9月,在德國魏瑪(Weimar)召開了國際精神分析學會第三次大會,參加會議的約有55名代表,包括奧地利、德國、瑞士、匈牙利、荷蘭的同行,還有4名美國人和幾位剛開始專攻精神分析學的女醫生。研究範圍也很廣,其中隻有一部分是關於醫療技術的。大會主要報告有:美國神經病學家普特南的《哲學對精神分析進一步發展的重要性》,榮格的《精神病和精神神經症的象征意義》,瑞士精神病學家布洛伊勒(Eugen Bleuler,1857~1939)的《孤獨症》,薩克斯的《精神分析和心理科學的相互關係》,蘭克的《論詩歌和傳說中**意象的動機》等。會議決定創辦一份非醫學性的精神分析學的《潛意象》(Imago,亦譯“意象”)期刊,由蘭克和他的摯友薩克斯任編輯。精神分析學在人類學、政治經濟學、藝術、文學及其他人文科學方麵的研究成果均可在此雜誌上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