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弗洛伊德文集(全十二冊)

一個幻覺的未來

字體:16+-

1927

楊韶剛 譯

彭運石 校

楊韶剛 修訂

按語

本書是弗洛伊德在文化觀和宗教觀方麵撰寫的一部承前啟後的重要著作。早在《圖騰與禁忌》一書中弗洛伊德就表現出對文化人類學的關注,十幾年後,此書的出版則是他由精神病學、心理學方麵轉向主要研究社會文化問題的一個重要標誌,後來《文明及其缺憾》一書則是他在此書的基礎上對文化觀的集中而深入的闡述。本書主要講了兩個問題:(1)文明的內涵及其同本能的關係。他認為,文明是人獲取的知識、能力和調節人際關係的規章製度的統一體,其中社會文明與人的本能永遠處於二律悖反之中,即文明既對人類有益,又是對人性的否定。(2)宗教的本質、演化及其作用。他明確指出,宗教是人類童年的強迫性神經症和幼稚症,宗教的安慰作用猶如麻醉劑,純屬於一種“甜蜜的毒藥”,隨著科學的發展必然要否定宗教。使人們“從宗教的奴役下解放出來”。顯然,這是否定上帝存在的一種類似無神論的思想。當然,其中也有漠視產生文明和宗教的社會根源,把群眾視為“群氓”的唯心史觀的問題。

英文版編者導言

本書根據1928年德文版譯出。

本書始作於1927年春,同年9月完成,11月出版。

弗洛伊德在1935年為其《自傳研究》補加的“附錄”中,講述了在過去的10年裏他的思想發生的“一個重大變化”。他解釋說,“我的興趣在自然科學、醫學和心理治療方麵繞了一個大彎子之後,又回到文化問題上,這是一個很久以前,當我還是一個考慮問題不夠成熟的年輕人的時候,就十分迷戀和感興趣的問題。”(標準版,第20卷,第72頁)當然,在此期間的幾年中,他曾多次涉及到這些問題——特別是在《圖騰與禁忌》(1912~1913)一書中。[1]但是,正是在寫作《一個幻覺的未來》時,才開始對他晚年最為關注的問題進行了一係列的研究。其中最重要的著作是《文明及其缺憾》(1930a),這是緊接本書之後的又一力作。對人生哲學的探討還使他寫出了其後期著作《精神分析新論》(1933a),他給愛因斯坦的一封公開信《為什麽有戰爭?》(1939b),以及他的最後一本著作《摩西與一神教》(1933a),此書他從1934年便開始了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