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養育手段的立竿見影或表麵吸引力,以及我們周圍人的影響,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釋我們的養育習慣。但我認為,我們還必須思索某些被廣泛共享的信念和價值觀,是它們導致人們更易接受這些養育方式。
◎ 我們如何看待孩子
這個社會真的對孩子友好嗎?我們每個人都自然而然地愛自己的後代,但我經常吃驚地看到那麽多家長壓根兒鄙視別人的孩子;再加上那些還沒有成為家長的人們,就會更加明確地看到我們的文化體係整體上並不特別支持孩子,除非他們漂亮可愛、表現乖乖,我們不會對個別孩子表現出熱情洋溢的喜愛。即使存在一種集體性柔情,充其量也是附加了條件的。事實上,一係列對美國成人的調查均發現他們“對孩子擁有令人震驚的強烈反感,不隻針對青少年,低齡兒童也不能幸免”(出自一篇報紙報道)。絕大多數成人公民表示,他們討厭所有年齡段的孩子,認為孩子粗魯、懶惰、不負責任、缺乏基本的價值觀。
政客和商人們作秀呼籲建立“世界一流”學校,但通常都指的是提高考試成績、培養擁有恰當技能的勞動力,而非滿足入學孩子的需求。正如兩位社會科學家指出的,“有些(收入足夠的)家長的確為孩子揮金如土,造成了我們這個社會是以孩子為中心的假象”,而廣告商和大企業集團針對孩子的顯著投標更是強化了這種印象。然而,兩位作家還指出:
政府為孩子的花費通常十分吝嗇,且總是爭執不休,體現了一種十分怪異的觀念:孩子本身並無價值,隻有長成符合標準的成年人才有價值……那個聲稱孩子是美國最珍貴的自然資源的甜蜜謊言,已經在實際生活中因我們對他人孩子的敵意和不願支持而被證偽。
(最近)每年,美國都有超過130萬兒童無家可歸,22%-26%的低齡兒童被列為貧困,遠遠超過其他任何一個工業社會國家。美國人繼續對隱藏在這些統計數字背後的真實苦難視而不見,與抱怨“今天這些孩子”的眾人一起,彰顯了我們對孩子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