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佛教東傳之期
我國人知有佛教,遠在漢初;但就曆史上顯著之事實言,遂相傳後漢明帝時,始入中國耳。明帝永平十年(西紀六七),佛教入中國,事詳《漢法本內傳》。此傳作於何代,無可征考。據《續集古今佛道論衡》,此傳凡五卷。曰《明帝求法品》,曰《請法師立寺品》,曰《與諸道士比較度脫品》,曰《明帝大臣等稱揚品》,曰《廣通流布品》是。其第三卷,栽在《續佛道論衡》。就各卷標題,及其大體而論,似在佛教傳來後,摹擬佛經體裁之作。《大唐內典錄》,謂為佛法初來時所作,未可盡信。今據《漢法本內傳》、《高僧傳》、《僧史略》等書,並詳加參證,以示佛教初傳時之狀態。
史稱:永平三年,明帝夜夢金人,身長丈六,頂有白光,飛行殿庭;乃詢群臣,傅毅始以天竺之佛對。帝遣中郎將蔡愔、秦景、博士王遵等十八人使天竺,寫浮屠遺範。乃與沙門迦葉摩騰、竺法蘭,東還洛陽。愔之還,以白馬負經而至。因立白馬寺於洛城雍關西,以居二僧。中國有僧寺自此始。《高僧傳》,則謂此寺原名招提寺,後改白馬,其言曰:“相傳外國國王嚐毀破諸寺;唯招提寺未及毀壞,夜有一白馬,繞塔悲鳴;即以啟王;王即停毀諸寺;因改招提,以為白馬;故諸寺立名,多取則焉。”所謂外國國王,應是五胡亂華時之國王;但其姓氏不可確知。《法本內傳》有白馬、興聖二寺。故白馬寺建於何代,尚須研究。
《漢法本內傳》稱迦葉摩騰、竺法蘭抵洛陽後,五嶽十八山道士,於永平十四年正月一日上奏,請與佛僧論理角法。明帝遣尚書令宋庠,傳諭道釋兩派,鬥法白馬寺。而南嶽褚善信、華嶽劉正念、恒嶽桓文度、岱嶽焦得心、嵩嶽呂惠通以下六百九十道士,築三壇於寺之南門外;西壇安置符篆書,中壇安置黃老等書,東壇列祭器食物,祈禱諸神。佛僧則於道路西側,安置佛舍利經像。已而道眾宣言,縱火焚壇,不燃聖典。詎知火發,悉歸灰燼。佛則舍利放五色光,飛舞空中。迦葉摩騰,亦飛升天際;現諸神怪。觀者歎服。自呂惠通以下諸人,暨內宮婦女二百三十人,一時皆願出家。朝廷敕所司建十寺;以七寺為僧寺,三寺為尼寺。僧寺建於洛陽城外,尼寺建於洛陽城內。而南嶽道士費叔才,以法力不及佛僧,愧憤而死。然其說均未可確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