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先從佛教說起吧。佛教賦予武士道以平靜地聽憑命運的意識——對不可避免的事情安寧地服從,麵臨危險和災難隱忍克製,輕生樂死。一個傑出的劍術教師(柳生但馬守)把絕技向弟子傾囊相授後,告誡他們說:“我所教的到此為止,以後你們所學就要求助於禪了。”“禪”是Dhyǎna的日文翻譯,“意思是超出語言表達範圍的,借助冥想而達到的思想境界。”它的方法就是冥想。照我的看法,它的主旨在於確認一切現象下存在著一個根本原因,可能的話還要確認有一種絕對的本身存在,從而使自己同這種絕對和諧一致。這麽定義的話,就表明它的教導已經超越了一個宗派的教義,無論是誰作為達到能“絕對洞察”的人,都會超凡脫俗,從而領悟一個“新的天地”。
佛教所未能賦予武士道的東西,卻由神道教充分供應了。對主君的忠誠、對祖先的尊敬以及對父母的孝行,都是除神道教外其他任何宗教所沒有教導過的東西,靠這些對武士的傲慢性格注入了服從性。神道教沒有“原罪”那樣的教義。相反地,它相信人類具有與生俱來的善良和神性的純潔,把它尊崇為宣示神諭的聖殿。每個參拜神社的人都可以看到,那裏可供參拜的對象和道具少之又少,它最基本的設施也最引人注目之處,就是懸於內殿的一麵普通的鏡子。為什麽會有麵鏡子,是很容易解釋的。它代表人心,當心完全平靜而且澄澈的時候,就會映出神的形象。因此,如果人站在神社前參拜的時候,就可以看到發光的鏡麵映出的自己的形象。而其參拜的行為,就和古老的德爾斐訓諭所說的“認識你自己”殊途同歸。不過不管是希臘的教育還是日本的教育,認識自我並非意味著有關人的肉體部分的知識,即解剖學或心理物理學的知識。這是一種道德性質的認識,是人的道德品質的內省。根據蒙森比較希臘人和羅馬人所作的評論,希臘人在禮拜時眼望天空,因為他的祈禱是凝視,而羅馬人則是蒙住腦袋,因為他的祈禱是反省。我國國民的內省本質上和羅馬人的宗教觀念相同,比起個人的道德意識,更為注重民族的道德意識。神道的自然崇拜,使國家觀念接近我們內心深處的靈魂,而對祖先的崇拜,從一個世係追溯到另一個世係,使皇室成為全體國民的共同祖先。對我們而言,國家並不僅僅意味著可以開采金礦或收割稻穀的土地——它是諸神,即我們的祖先之靈的神聖住所。再者,對我們來說,天皇不是法製國家的警察頭目,或者文明國家的讚助人,他是上天在人間的肉身代表,在他那尊貴的身上同時具備上天的權力和仁愛。如果說鮑特密先生就英國皇室所說,“他不僅是權威的形象,而且是民族統一的創始人和象征”是正確的話(而我相信這是正確的),那麽這種說法對日本皇室而言,更要高過二至三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