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懂點茶道

渥堆發酵得黑茶

字體:16+-

1.黑茶最早銷邊疆

黑茶是六大茶類中的一種,過去主要是供邊疆少數民族飲用,俗稱“邊銷茶”。早先人們對它的認知並不多,近些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這些原來在西方高發的“現代病”在我國的比例不斷上升。這時科研人員發現了一個現象,以奶、肉為主食的邊疆少數民族很少有得“三高”這些病的。經過觀察和研究,黑茶進入了人們的視野。研究發現,黑茶具有很強的解油膩、消積食的功效,西北少數民族甚至有“寧可三日無食,不可一日無茶”之說。

“黑茶”二字從文獻資料上看,最早見於明嘉靖三年(1524年)禦史陳講的奏疏中。針對當時安化黑茶味美價廉,對官茶形成的嚴重衝擊的情況,政府為了穩定市場,保證收益,就把安化黑茶變為官茶,用於茶馬交易。陳講在奏疏中講道:“以商茶低偽,悉征黑茶。地產有限,仍第為上中二品,印烙篾上,書商名而考之。每十斤蒸曬一篾,運至茶司,官商對分,官茶易馬,商茶給賣。”這段文字還透露了一個信息,在此之前已有其他的茶參與了茶馬互市,那就是四川的“烏茶”。

聊黑茶,不能不提到“茶馬互市”。茶馬互市起源於唐、宋,一直延續到清朝,是古代中原地區漢民族與邊疆少數民族間一種傳統的以茶易馬或以馬換茶的貿易往來。不用貨幣買馬的原因,一是運錢不便,同時又擔心對方把銅錢禱成兵器,故以布帛及無用之茶葉易馬。茶馬互市在滿足國家充實軍備的同時,也能加強對少數民族的管理,起到治邊安疆的目的。黑茶就是在茶馬交易的過程中發展出來的茶類。那時候,參與茶馬交易的由四川粗老綠茶製成的蒸青團茶在運往邊境交易的路途中頂風冒雨,人扛馬馱,跋山涉水。長達數月的運茶路上,茶葉在行進中顛簸,並在濕熱作用下使得茶葉內的多酚類物質發生了氧化。本是綠色的原茶,到達目的地後,外表變成了烏青色,所以人們將之稱為黑茶。四川烏茶應該是中國黑茶最早的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