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3月3日,我穿過氣勢恢宏的神武門,第一次踏進紫禁城,穿越到了一個時間和空間皆與外麵不同的新世界。正是通過這扇門,我不僅從一個共和國走到了一個君主製國家,還從二十世紀的新中國回到了一個比羅馬帝國還古老的舊中國。在這扇大門的外麵,是一座有百萬人口的城市,滿載著新的希望和新的理想,雖然其中許多夢想從未實現,或許反倒是件幸事。這座城市正在努力使自己跟上時代的腳步,使自己配得上一個偉大民主國家的首都。這座城市有一所大學,擠滿了求知欲強烈的學生。他們魯莽而急躁,想用現代科學、哲學、世界語和卡爾·馬克思的著作,替代儒家傳統的聖人占據的重要地位。這座城市裏,內閣成員經常身著晨禮服、頭戴高頂禮帽,參加總統茶話會。這個城市的議會,還沒有產生它的成熟製度,但是已經裝備了可移動的墨水瓶,並希望有一天也能擁有一個正式選舉出來的發言人,當然,這永遠都不會成為現實。
內務府的官員仔細審查皇上將要接見的人的名單。最後,從養心殿的內室走出來一個13歲的男孩,身材瘦削,舉止文雅,衣著樸素。他也許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皇位的最後一位占有者,最後的“天子”,最後的“萬歲爺”。事實上,在紫禁城最深處的宮殿裏,中華民國可能在萬裏以外的太空裏,而不是僅有幾百米之遙。根本不像是處於同一時代,而是相隔了一千年。
“內務府奏報皇上。掌禮司主事奏請指定日期,宮裏何時脫下冬帽換涼帽。皇帝下詔三月二十八適宜。”(這一條發布在1922年某期的《宮廷公報》上;當年的三月二十八即為公曆4月24日。)
年輕的皇帝一向喜歡簡樸,他很不喜歡穿禮服,所幸他不得不穿這些袍子的場合很少。因為清朝曆代君主一直小心翼翼地維護著神聖不可侵犯的宗教儀式,這些盛大的典禮是嚴格按照無數個世紀傳下來的儀式進行的。前朝君主的英靈,如果回來參觀這塵世的輝煌景象,他們幾乎不會感到困惑和震驚。因為,除了一些細枝末節,比如儀式上的用詞和指揮的話語換成了滿語,還有人穿上了清朝朝服,沒有太大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