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先生死在一九二五年。他死後二十一年,這些思想就概括在《中華民國憲法》的第一條裏,這一條的全文是:
中華民國,基於三民主義,為民有、民治、民享之民主共和國。
所以我們可以說,林肯的蓋梯斯堡演說的一部分,現在用孫中山先生自己翻譯的文字,永遠生存在中華民國的憲法裏。我相信這是我們中國人民對林肯表示的最高的崇敬。
今天我們慶祝林肯一百五十年的紀念,正當全世界的危機時期,我們不能不感覺林肯的生平事業對我們有一種新的意義。
這種新的意義就是:林肯當日麵臨的是一個分裂的國家,我們今天麵臨的是一個分裂的世界。分裂林肯的國家的,是一種把人作奴隸的製度。分裂我們今天這個世界的,是一種把人作奴隸的新製度。
在一百年前,林肯曾宣言:
一個自己分裂的家庭是站不住的。
我相信,在一半是奴隸,一半是自由人的狀態,這個政府是不能長久存在的。……將來總有一天,或者全部都是奴隸,或者全部都是自由人。
林肯本人是反對奴隸製度的,他相信一切的人,在無論什麽地方,都應該自由。
但他也是一個搞實際政治的政治家,所以他總不免有一種希望,——一種無可奈何的希望:他總希望反對奴隸製度的人們能夠“限製這種製度的推廣”,能夠“把這種製度認作一種不可再推廣的罪惡,但是因為這種製度確已存在我們的社會裏,我們隻好容忍他,保護他”。
他這種希望,若用近幾年流行的名詞來說,可以叫作“圍堵”和“共存”的政策(The policy of“Containment"and"Co-existence”)。
但是林肯沒有機會可以實行他的“圍堵奴隸製度”的政策。從他被選作美國大總統,到他就職,在短短的幾個月裏,已有七個南方的邦宣告脫離聯邦國家了,他們已成立了一個臨時政府,並且把獨立各邦境內多數炮台也占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