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工的比我們作過外交官的還客氣,所以應該向工程師學一點客氣。今年夏天,我和校友等談過,校友什麽時候回來,我們北大絕對歡迎。校慶會最好由校友作主體,學校樂意給以種種便利。十二日我到南京去以前,便給馬院長寫了一封信,因為記錯了日期認為是十一月二十一日,我不可能趕回來,便講轉告校友們早日籌備。可是我昨天才回來,而且有機會又來參加,很是高興。
今夏在南京,北平大學農學院校友代表曾來看我,願與北大校友會取得聯係,並準許加入。於是我寫了一封信給南京北大校友會主持人,歡迎參加。這次到南京去聽說已有不少平大校友參加了。北大整個的校慶日是在十二月十七日。當然平大校友們如願參加,我們也是歡迎的。都是國家的學堂,當然聯係越親密越好。北平工學院的曆史很長,已有了四十四年,而且從一個專門工業學校,發展到變為北京大學的一部分。在今年八月以前,雖經過幾次改名字,這不要緊。我在南京對政大同學講演,便告訴他們說名字沒有關係,怎樣改也是國家的學堂,北平話有“我們”、“咱們”之分,如說“咱們”,便像都包括在內,說“我們”,好像就分出“你們”來了。所以,我說這學堂是“咱們的”學堂。
校友會在世界大學曆史上的地位很重要,“雙十節”六科學團體聯合年會上,我講過一個故事,我並且發問,為什麽科學的研究不起於非洲、亞洲,而起於歐洲呢?原因很多,可是我認為惟一正確的答案,是歐洲從中古以來,繼續不斷的有一千年曆史的大學,如意大利的伯羅尼亞大學,法國的Paris大學,其他如有七八百年曆史的英國Oxford大學,因鬧風潮而分出來成立的Cambridge大學等,在歐洲五百年以上曆史的大學要有幾十個。科學不是一個人的力量可以完成的,科學要繼續不斷的研究,從理論變成實驗,從實驗變成發現,這樣繼長增高,非以大學為中心不可。並且知識、學風、設備等一天天積累起來,才能成為科學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