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何講這個題目?因為古時的書院與現今教育界所倡的“道爾頓製”精神大概相同。一千年以來,書院實在占教育上一個重要位置,國內的最高學府和思想的淵源,唯書院是賴。蓋書院為我國古時最高的教育機關。所可惜的,就是光緒變政,把一千年來書院製完全推翻,而以形式一律的學堂代替教育。要知我國書院的程度,足可以比外國的大學研究院。譬如南菁書院,他所出版的書籍,等於外國博士所做的論文。書院之廢,實在是吾中國一大不幸事。一千年來學者自動的研究精神,將不複現於今日了。所以我今日要講這個書院的問題。本題計分兩節:第一,書院的曆史;第二,書院的精神。茲分別言之:
一、書院的曆史
(一)精舍與書院。書院在頂古的時候,無史可考;因古代的學校,都是私家設立,不甚出名。
周朝學製,亦無書院的名稱。戰國時候,講學風起,私家學校漸為人所器重。漢時私家傳授之盛,為古所未有。觀漢朝的國子監太學生,多至數萬人,即可見學風之盛。六朝時候,除官學外,複有精舍。
此精舍係由少數的貴族或士大夫在郊外建屋數椽,以備他們春夏射禦,秋冬讀書的處所。唯此精舍,仍由私家學塾蟬蛻而來,其教授方法,與佛家講經相同。佛家講經隻許和尚沉思默想,倘和尚不明經理而欲請教於大和尚,此時大和尚就以杖叩和尚之頭,在問者雖受重擊,毫無怨言,仍俯首思索如故。
有時思索不得,竟不遠千裏朝拜名山,俾一旦觸機覺悟,此法係啟發學者思想。不藉外界驅策而能自動學習;所以精舍也采取佛家方法。其後道家講經,也和佛家相同。到唐明皇的時候,始有書院的名稱。書院之有學校的價值,固自唐始,但至宋朝更進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