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平常讀書的時候,所感到的有三個問題:一、要讀什麽書;二、讀書功用;三、讀書方法。
關於要讀什麽書的一個問題,在《京報》上已經登了許多學者所選定的“青年必讀書”,不過這於青年恐怕未必有多大好處,因為都是選者依照個人的主觀的見解選定的,還不如讀青年自己所愛讀的書好。
讀書的功用,從前的人無非是為做官,或者以為讀了書,“顏如玉”、“黃金屋”一類的東西就會來;現在可不然了,知道讀書是求智識,為做人。
讀書的方法,據我個人的經驗,有兩個條件:一、精;二、博。
精從前有“讀書三到”的讀書法,實在是很好的;不過覺得三到有點不夠,應該有四到:是眼到、口到、心到、手到。
眼到是個個字都要認得。中國字的一點一撇,外國的a,b,c,d,一點也不可含糊,一點也不可放過。
那句話初看似很容易,然而我國人犯這錯誤的毛病的偏是很多。記得有人翻譯英文,誤port為pork,於是葡萄酒一變而為豬肉了。這何嚐不是眼不到的緣故。誰也知道,書是集字而成的,要是字不能認清,就無所謂讀書,也不必求學。
口到前人所謂口到,是把一篇能爛熟地背出來。現在雖沒有人提倡背書,但我們如果遇到詩歌收入1935年一心書局《怎樣讀書》(郭文彬編),又收入1998年1月中華書局《胡適學術文集》教育卷。
以及精彩的文章,總要背下來,它至少能使我們在作文的時候得到一種好的影響,但不可模仿。中國書固然要如此,外國書也要那樣去做。進一步說:念書能使我們懂得它文法的結構,和其他的關係。
我們有時在小說和劇本上遇到好的句子,尚且要把它記下來,那關於思想學問上的,更是要緊了。
心到是要懂得每一句、每一字的意思。做到這一點,要有另外的幫助,有三個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