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不得不讀的中國史係列(全3冊)

第六章 專傳的作法

字體:16+-

專傳在人物的專史裏是最重要的一部分。曆史所以演成,有二種不同的解釋:一種是人物由環境產生,一種是人類的自由意誌創造環境。前人總是說曆史是偉大人物造成,近人總是說偉大人物是環境的胎兒。兩說都有充分的理由而不能完全解釋曆史的成因。我們主張折衷兩說:人物固然不能脫離環境的關係,而曆史也未必不是人類自由意誌所創造。曆史上的偉大人物倘使換了一個環境,成就自然不同。

無論何時,何國的曆史,倘使抽出最主要的人物,不知作成一個甚麽樣子。所以他們作史,對於偉大人物的自由意誌和當時此地的環境都不可忽略或偏重偏輕。

中國人的中國史由哪些人物造成?因為抽出他來,中國史立刻變換麵目的人,約莫有多少?倘使我們作《中國通史》而用紀傳體作一百篇傳來包括全部曆史,配作一傳的人是那一百個?我們如要答複這些問題,不能不有詳細的討論:

南宋鄭樵似乎曾有偉大計劃,以《通誌》代替《十七史》:但是沒有成功,除了《二十略》以外,看的人便很少了。他為什麽失敗?隻因他太不注意紀傳了。我們翻《通誌》的紀傳看看,和《十七史》的有何分別,哪裏有點別識心裁?讀者怎麽不會“寧習本書,怠窺新錄?”其實我們要做那種事業,並非不可能,隻要用新體裁作傳,傳不必多而必須可以代表一部分文化,再做些圖表來輔助,新史一定有很大的價值。

我常常發一種稀奇的思想,主張先把中國全部文化約莫分為三部:

(一)思想及其他學說

(二)政治及其他事業

(三)文學及其他藝術

以這三部包括全部文化,每部找幾十個代表人,每人給他作一篇傳,這些代表須有永久的價值,最少可代表一個時代的一種文化。三部雖分,精神仍要互相照顧。各傳雖分,同類的仍要自成係統。這樣,完全以人物做中心,若作的好,可以包括中國全部文化在一百篇傳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