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戰國到西漢,荀子的影響力一直很大,東漢時候還被稱為“亞聖”。唐代以後,荀子的地位一落千丈,不僅比不上孟子,甚至連楊雄都不如。到了宋代,新生代大儒們開口仁義禮智信、閉口三綱五常,更不能容忍性惡論。就算是蘇東坡,在其他方麵與四川盆地之外的理學家不相為謀,但在對待荀子這個問題上,卻還是難得地步調一致,把李斯的“功勞”全算到荀子頭上,為荀子被歸入“異端”敲下了最後一顆蓋棺定論的大鐵釘。
李宗吾是學四書五經長大的,對那些《宋元學案》、《明儒學案》了若指掌,很是為荀子鳴不平:就如同所有的大夫都是為了給人治病,提出性惡論原本也是為了改良人性,偏偏這世上的人諱疾忌醫,荀子不過是指出了病人的頑疾所在,帶了幾個徒弟給病人針灸了一下,就有人跳出來說他破壞了行規。
李宗吾這樣想,很有些惺惺相惜的味道,因為他和荀子一樣,也是叫人把衣服脫了,赤條條地接受針灸。這種兩千多年來獨有的一針見血的醫法,讓李宗吾成為了李厚黑,繼而又成了李瘋子。
朋友見他滿桌堆的都是《宋元學案》、《明儒學案》一類的書,詫異地問道:“你怎麽看這類書?”
李宗吾說:“我怎麽不看這類書?相傳某國有一井,汲飲者,立發狂。全國人皆飲此井之水,全國人皆狂。獨有一人,自鑿一井飲之,獨不狂。全國人都說他得了狂病,捉他來,針之灸之,施以種種治療,此人不勝其苦,隻得自汲狂泉飲之。於是全國人都歡欣鼓舞,道:‘我們國中,從此無一狂人了。’我怕有人替我醫瘋疾,針之灸之,隻好讀宋明諸儒的書,自己治療。”
講厚黑的李宗吾打算與講仁義的孔子和好,想來想去,想出一個折中的好法子,那就是“厚黑為裏,仁義為表”。也就是說,枕頭上放一部厚黑學,案頭上放一部四書五經;心裏頭供一個大成至聖先師李宗吾之神位,壁頭上供一個大成至聖先師孔子之神位。這樣一來,李宗吾的信徒就是孔子的信徒,孔子的信徒就是李宗吾的信徒,若幹年後,說不定還會有人出來作一篇《仲尼宗吾合傳》,裏麵寫道:“仁近於厚,義近於黑,宗吾引繩墨,切事情,仁義之弊,流於麻木不仁,而宗吾深遠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