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解渴清心,以品為上。
茶滋於水,水藉乎器。茶湯無形,無器不盛。茶,止渴清心、倦解慵除,以品為上。茶滋於水,水藉乎器。茶湯無形,無器不盛。器,為茶之父。器以載道,道由器傳。所謂茶道,其本質就是關於茶的藝術,或是茶的美學。形而上者謂之道。而形象的直覺即是美。技可進乎道。隻有技藝精熟了,上升到美,就近乎“道”的範疇了。於此可見,由茶與器之門徑而入的茶道,就是一門極富情趣化的雅致的生活藝術。而茶席則可視為是茶道有規則、有秩序的外化的具體表達。
老子《道德經》的“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借用到茶席,非常貼切適用。此處的“有”,是指具體的茶席,通過茶器,為我們構建一個舒適便利的品茗空間。“無”,是指茶席為我們打開了一扇可以窺探傳統之美的詩情畫意的窗戶,借由茶席的畫意、茶湯的色彩、茶湯的香氣、茶湯的滋味、茶湯的氣韻,讓我們神態安然地平靜下來,真切地用心去感受茶的“幽薄芳草天真氣”,感受茶的“人生百味寓其中”,進而提高我們品茗的境界以及中正淡和的審美體驗。無寓於有,無用之美,恰是我們人生的樂趣與涵養性情的源頭活水。
茶席,狹義地講,它是一個品茗的平麵;廣義地講,卻是為品茗構建的一個人、茶、器、物、境的茶道美學空間。它以茶與茶湯為靈魂,以茶器為主體,在特定的空間形態中,與其他的藝術形式相結合,共同構成的具有獨立主題、並有所表達的藝術組合。茶席,也是在庸常、枯燥的日常生活中,辟出的一方心靈淨土,一方純粹的精神享受與審美空間,以“挹古今清華美妙之氣”,頤養性情,乘物以遊心。
茶席的存在,不是刻意地“擺”,是用心地去“布”。應天之時,載地之氣,加以材美與工巧,借以實現自然與人、人與茶、茶與器、器與器的協調呼應、相得益彰。器具之間,不是幹枯的羅列展示,彼此有著生命的相生相惜,有著氣韻流動的相互映照。茶席不是作秀,是為了讓我們更美更風雅地去喝茶。茶席是實用且美著的藝術,二者不可孤立與分割。茶席的存在,首先是實用,其次才是美。茶席營造衍生出的美感,是為實用去服務的。日本工藝大師柳宗悅說過:“隨著使用,器皿之美與日俱增。棄之不用,器皿便會失去意義,美亦將不複存在,故而美是用的表現。”因此,茶席是有思想、有表達、有詩情、有畫意的茶道藝術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