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知識界廣為流傳一種說法:《憫農》的作者李紳做了官之後奢侈無度,喜吃雞舌,一頓飯要殺三百隻雞,隻用雞舌,雞肉、雞毛堆積如山;還用栽贓陷害的手段打擊政敵製造冤案。
一、子虛烏有的“吃雞舌”
先說“喜吃雞舌”。
對當代人而言,李紳其實是一個相當陌生的曆史人物。若非他的《憫農》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長期被收在小學語文教科書中,恐怕沒多少人會知道他。
粗略檢索可以知道,李紳在中文網絡世界被人指責“好吃雞舌”,大約始於2010年前後。以“李紳 雞舌”為關鍵詞,以“2010年8月31日之前”為搜索時段,隻得到了兩條相關結果,且是刊發於《西安晚報》的同一篇文章。該文稱:
據史書記載,李紳在為官後“漸次豪奢”,一餐的耗費多達幾百貫,甚至上千貫,並且他特別喜歡吃雞舌,每餐一盤,耗費活雞三百多隻,院後宰殺的雞堆積如山。與李紳同一時代的韓愈、賈島、劉禹錫、李賀等人,無不對其嗤之以鼻。①
遺憾的是,經過十餘年的流傳,到了今天,雖有無數的中文報紙、雜誌、自媒體乃至學術專著,已將“李紳為了吃雞舌一頓飯要殺三百隻雞”當成信史在傳播,但它們無一例外,均給不出具體的史料來源,仍隻能模糊地聲稱“據史書記載”雲雲。2015年出版的某《中國飲食思想史》與2016年出版的某《中國古代建築文獻集要》便是如此。前者不做絲毫考據,原文照搬前引《西安晚報》文章。後者也未尋到具體史料來源,遂以籠統的“史載”二字聊作應付。
如此這般,自然是因為“李紳喜歡吃雞舌”是一樁子虛烏有之事,本就沒有任何史料記載。
究竟是誰第一個捏造了“李紳喜歡吃雞舌”這段故事,已很難考據明白。據筆者推測,這則謠言的發生邏輯,很可能是這樣的:(1)清初文人褚人獲的筆記小說《堅瓠集》裏記載,北宋宰相呂蒙正“喜食雞舌湯,每朝必用”,以致其後花園中雞毛堆積成山。(2)某位當代人對《堅瓠集》裏的這段故事存有一種模模糊糊似是而非的印象,將它誤植在了李紳的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