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和袁紹等來了機會。其實也說不上機會,對他們來說,該叫必然。他倆都開始當官,算是正式出道了!
當然,還是袁紹搶先。他年齡比曹操大,名聲又好,當然是優選。袁紹先到朝廷當了一陣子郎官,即皇帝身邊的小侍從之類,像他們這樣的官幾代,出仕時大都先當郎官,也算試用試用,能力好的,過不了多久就會被派出去當縣令、縣長。
袁紹幹得不錯,很快就被外派,當了濮陽縣長。那時,他還不到20歲。這個濮陽縣,也是當時的發達地區。頭頂金光的袁大公子就是不一樣,走到哪兒都一路順風順水。
那這時的曹操在幹啥?曹操正在一邊牙癢癢呢!眼看袁紹得了好差事,再看自己,還是布衣,越咂摸越不是滋味兒。很有可能,是曹操心急,纏著老爸去給他折騰,所以,袁紹當官沒多久,曹操也出道了!
袁紹靠的是他們家的聲望,直接當了郎官,曹操呢,被舉了孝廉,也做了郎。
我們說說這個“孝廉”。孝廉,就是孝順清廉,指某人在這兩方麵品德高尚。
東漢的時候,地方各郡每年都要推舉孝廉。我們在史書上也常常看到,誰又被舉孝廉了,好像舉孝廉司空見慣,比比皆是,跟現在考上公務員似的。但實際情形要驚悚得多。
那時規定:人口20萬以上的郡,每年可以推舉孝廉1人;20萬以下的郡,每兩年推舉1人;10萬以下的郡,每三年推舉1人!難度比考公務員大了萬倍不止。也許有朋友會說,那就別舉孝廉了,幹別的不行嗎?關鍵在古代,大家隻認做官是正途,其餘行業都是三教九流啊!所以,這就可以看出,平民百姓當個官有多難!
我們在史書上隨處可見的“舉孝廉”,是因為,咱們的正史都是精英史,記的是那二十萬分之一的人!就像魯迅先生說,是為帝王將相做家譜麽。至於老百姓,在史書裏大多都是以數字形式集體出現的。比如張角的黃巾軍多少多少萬,曹操在徐州屠了男女多少多少萬。至於他們生活怎樣,心情如何,那基本是湮沒在曆史的長河中,永遠不會有人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