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國妖怪誌

懶婦魚

字體:16+-

兩晉和南朝製度規定,百姓每年需向國家繳納定額的布、絹、絲、綿之類紡織品,作為賦稅的一部分。所以時風“男耕女織”,除了一家人穿衣蓋被之需,還要備足國家征納,家家戶戶終年紡車不停。

淮南有戶姓楊的人家兒子討親,娶來的兒媳好吃懶做,尤其不耐織績,常常紡織紡到一半,就趴在紡車上睡著了。婆婆為此大為不滿,因為這關係到全家的安全,假如到了征收截止時間,所紡織物不敷應繳之數,官府追究下來,非吃官司不可!因此每每苦口規勸,但不曉得兒媳是天生體弱還是懶性難移,任憑怎樣敦勸,總是屢教不改。有一天,婆婆又一次撞見兒媳坐在織機前瞌睡,終於忍無可忍,拿起織布梭子就打,打得兒媳抱著腦袋逃出了家門。兒媳哭哭啼啼地遊**到淮河岸邊,望著滔滔流水,越想越委屈:這個家是不能再待了,而“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娘家也不能回,天地雖大,竟再沒有容身之地!慚恚絕望之下,閉上了眼睛,沉河而死。

但懶姑娘的悲慘命運並未就此終結,傳說她死後變成了一種怪魚,也許是生前吃得太胖,這種魚含有大量油脂。在電燈出現之前,中西方沿海地區的居民多有使用魚類和鯨類油脂點燈者,懶姑娘變成的“懶婦魚”,每頭可以刮取上百斤脂膏,自然是理想的燈油來源。

這個故事在古時候常拿來講給女孩子聽,本意是為勸勤懲惰。不過一些民俗和名物學者著眼點不同,他們考察認為,懶婦魚在現實世界是真實存在的,唐代博物大家段成式對此有一番詳細披述,他說:

據段氏考證,懶婦魚在唐代也叫“奔?”,體型碩大如船,身長可達兩三丈之巨,腹下有乳,頭頂有個圓圓的孔。有時腦袋露出水麵,用圓孔噗嗤噗嗤地噴氣,則頃刻之間,江上必起大風。行船者視此為一種物候,每當見到懶婦魚浮水噴氣,趕緊搖櫓靠岸,以避風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