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梁衡給小學生的經典美文

蘇州園林

字體:16+-

我到蘇州,是特地為她的園林而來的。在一條很小的弄裏,我找見了網師園,這是蘇州最小的園子,占地隻有八畝。園子入口處很窄,四周有山、水、石、橋、花、木。園中心處有一屋,名“竹外一枝軒”,這個名字初讀來令人不解,細想才知是據蘇東坡詩意:“江頭千樹春欲暗,竹外一枝斜更好。”果然,軒麵一池水,水邊有斜依的鬆柏,嫋嫋的垂柳,而穿過柳蔭在波光水色中閃現出亭台、橋榭。景是錯落的,甚至斜亂的,但這正是整齊美之外的更深一層的美,造園者與詩人的心是相通的,他們用人力來提煉自然美的精華,這是藝術。

和網師園相比,拙政園算是蘇州最大的園子了,據說是《紅樓夢》大觀園的原型,但她並沒有因為大而失去精。園中有樓曰“見山樓”,但對麵隻是很寬闊的水,隔岸又是若許亭、軒、閣,一起埋在綠樹叢中,哪裏有什麽山?可是當你再憑欄品味時,會突然想起陸遊的詩:“疏溝分北澗,翦木見南山。”誰敢說剪掉林木之後,那邊沒有山呢?想見的山比看見的更好看,更有味,這真是含蓄到極致了。

其餘還有許多亭、堂,如“看鬆讀畫軒”“風到月來亭”“留聽閣”等,都畫龍點睛,景外有意。讓你身在其中,又不得不神思其外,城中的園林不比大自然中的山水,她隻有在有限的條件下,向精美、凝練、含蓄中去求藝術,像一首律詩。這樣“園”有盡而意無窮,而在這裏,藝術的表現手段又不像詩一樣靠字、詞,卻是靠山石、花木、磚瓦。難得的是這些無聲之物,竟有神有韻地構成了一個美的境界。當你在這些園子裏悠遊時,那實際上是在翻一部唐詩,或一本宋詞了。

如果說在網師園、拙政園裏得到的是詩情,那麽在留園裏得到的便是畫意了。這個園子多回廊,亭堂又多窗,匠心之意是讓你盡量透過廊、窗取景,抬眼時便是一幅畫圖。窗外常是粉牆,窗與牆之間或植竹數竿,或插梅一枝,牆為紙,物為墨,隨風搖曳,影布牆上,且天生的豔紅翠綠,這是任何丹青高手所不能企及的。這還不止,窗戶又都是各種圖案的花格子,透過窗子看景時別有一種隱約的效果與氣氛,是朦朧的美。還有一奇趣,當遊人在廊中走動時,從不同的角度望去,又會是一幅不同的畫麵,叫“移步換景”,真可謂將我們視覺的潛力挖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