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適
探索思考
大學畢業生並非“今年”獨有,而是年年都有。在大學畢業之際,在踏進社會大舞台之前,畢業生們應該怎麽避免走彎路呢?1932年6月,胡適先生在北京大學發表的這篇演講情真意切,如今看來仍然適用。胡適先生理應擁有“當之無愧的青年導師”稱號。
閱讀批注
這一兩個星期裏各地的大學都有畢業的班級,都有很多的畢業生離開學校去開始他們的成人事業。學生的生活是一種享有特殊優待的生活,不妨幼稚一點,不妨吵吵鬧鬧,社會都能縱容他們,不肯嚴格地要他們負責行為的責任。現在他們要撐起自己的肩膀來挑他們自己的擔子了。在這個國難最緊急的年頭,他們的擔子真不輕!1我們祝他們的成功,同時也不能不依據我們自己的經驗,贈與他們幾句送行的贈言——雖未必是救命毫毛,也許作個防身的錦囊罷!
1 結合時代背景
本篇演講發表於1932年,當時的中國社會內憂外患,國難當頭。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大學畢業生更加承擔起了振興民族的社會責任,“擔子真不輕”!
你們畢業之後,可走的路不出這幾條:絕少數的人還可以在國內或國外的研究院繼續作學術研究;少數的人可以尋著相當的職業;此外還有做官、辦黨、革命三條路,此外就是在家享福或者失業閑居了。第一條繼續求學之路,我們可以不討論。走其餘幾條路的人,都不能沒有墮落的危險。墮落的方式很多,總括起來,約有這兩大類。
第一是容易拋棄學生時代的求知識的欲望。你們到了實際社會裏,往往所用非所學,往往所學全無用處,往往可以完全用不著學問,而一樣可以胡亂混飯吃,混官做。2在這種環境裏,即使向來抱有求知識學問的決心的人,也不免心灰意懶,把求知的欲望漸漸冷淡下去。況且學問是要有相當的設備的:書籍,試驗室,師友的切磋指導,閑暇的工夫,都不是一個平常要糊口養家的人所能容易辦到的。沒有做學問的環境,又誰能怪我們拋棄學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