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聽過不少同學坦言,在多種文體中,他們最怕的就是寫議論文。其實,議論文作為文體的基本類型之一,作為用於議論、說理的文字,它也是“最講道理”的一種體裁。隻要我們掌握了寫議論文基本的方法,並多多賞析借鑒名家名作,多積累、勤練筆,寫出一篇標準的議論文並非難事。
毫不謙虛地說,議論文可是非常“金貴”呢。首先,它別名眾多,如說理文、論說文、論辯文、論理文都是議論文的別稱;其次,它曆史悠久,足可追溯到先秦時期的應用文形態,如《尚書》中的謨、誓、命,《易經》《道德經》等。此後,在漫漫曆史長河中,議論文不斷演化,名目繁多。直至宋代,“議論”這一文體名目正式確定,如此算來已有上千年之久。
而到了現代,議論文所涵蓋的種類就更廣了。一般認為,評論、社論、雜文、聲明、宣言、紀要、報告、演講稿、讀後感、學術論文等都屬於議論文的範疇。可見,議論文在我們的生活、學習、工作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能讀懂議論文、寫好議論文也成了人人必備的技能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被很多人偏愛的“隨筆”其實也屬於議論文。顧名思義,“隨筆”即隨時筆錄所見所感所思所想,不拘一格、隨意表達。在這裏,“所見所感所思所想”,即思想性被認為是隨筆的核心。但由於隨筆的體例和內容全然自由,所以它也常被歸為散文式議論文。
前文中,我們說過,多多借鑒、賞析、模仿名家名作,是寫好議論文的途徑之一。所以,我們精心選編了這本《跟著中文大師寫議論文》。全書收錄了幾位中文大師的作品,這些中文大師皆在中國現當代文學領域享譽盛名,他們寫就的議論文雖然不是我們傳統意義上學習的“有框架式”的文章,但因其極具思想性、時代性和人文關懷,被認為是議論文寫作的巔峰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