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輕鬆中文大師寫作課:跟著中文大師學寫對話

口味·耳音·興趣

字體:16+-

汪曾祺

探索思考

“口味”“耳音”“興趣”,看上去似乎並不搭的詞語會有什麽樣的聯係呢?閱讀汪曾祺先生的這篇散文,我們自然可以找到答案。

閱讀批注

我有一次買牛肉。排在我前麵的是一個中年婦女,看樣子是個知識分子,南方人。輪到她了,她問賣牛肉的:“牛肉怎麽做?”我很奇怪,問:“您沒有做過牛肉?”——“沒有。我們家不吃牛羊肉。”——“那您買牛肉——?”——“我的孩子大了,他們會到外地去。我讓他們習慣習慣,出去了好適應。”1這位做母親的用心良苦。我於是盡了一趟義務,把她請到一邊,講了一通牛肉的做法,從清燉、紅燒、咖喱牛肉,直到廣東的蠔油炒牛肉、四川的水煮牛肉、幹煸牛肉絲……2

1 選材真實

作者選取自己買牛肉的親身經曆,以一段極具生活氣息的對話,引出“口味”主題,顯得十分有趣。可見,真實的生活經曆對寫作是很有幫助的。

2 細節描寫

給別人講牛肉的做法這一小小細節,將作者對“吃”的熟稔和喜愛鮮活地展現了出來。此外,在文中融入種種吃食,也令文章多了幾分腳踏實地的煙火氣,拉近了作者與讀者的距離。

有人不吃羊肉。我們到內蒙古去體驗生活。有一位女同誌不吃羊肉,——聞到羊肉氣味都惡心,這可苦了。她隻好頓頓吃開水泡飯,吃鹹菜。看見我吃手抓羊肉、羊貝子(全羊)吃得那樣香,直生氣!

有人不吃辣椒。我們到重慶去體驗生活。有幾個女演員去吃湯圓,進門就嚷嚷:“不要辣椒!”賣湯圓的冷冷地說:“湯圓沒有放辣椒的!”3

3 對話

語言貴精不貴多,這段簡短的對話雖然寫的是吃,但通過女演員的嚷嚷和賣湯圓的冷冷的態度,已然展現出他們當時的神態,頗具畫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