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輕鬆中文大師寫作課:跟著中文大師學寫對話

回憶一個畫會和幾個老畫家

字體:16+-

淩叔華

探索思考

淩叔華同江南蘋夫人作為東道主,曾在自己家創辦了一個畫會雅集,邀請了齊白石、陳師曾、陳半丁、王夢白、姚茫父等幾位畫家。我們不妨隨著作者的筆端,去瞻仰當年那些畫家的風采。

閱讀批注

民國十六年以前,北平是中國文物藝術的寶庫,那時書家,畫家,收藏家,全聚在那裏。我雖然初入大學讀書,但是每天大半光陰都是用在書畫上,因為先父是嗜好書畫的,他在北平做過三四十年事,故他認識的書畫家收藏家也很多。那時,我有不少機會跟著他看過不少好書畫,會見過不少老書畫家。有時先父到一處去了,我自己便到江南蘋夫人畫室中談天看畫,她是個很風雅溫柔的少婦,她的夫婿吳靜庵是一個很有眼光的收藏家。在她畫室中常會見到她的師傅陳師曾,陳半丁,由他們,我又認識姚茫父,齊白石,蕭厔泉,金拱北,王夢白等,那時每隔多少時便開一次畫會。說來奇怪,那時的畫會,是毫無組織與目的的,可是每次到會的人,卻非常踴躍。此後雖有不少稍具規模的畫會,但是到的畫家都很少,大多是一些初學繪畫的學生。據我所知,民國十六年後,許多知名畫家,大都不屑去赴有組織的畫會了。1

1 對比

以民國十六年為界,交代之前與之後畫會的不同,更能體現出作者記憶中的畫會的可貴和當年畫家們的絕妙風采。

那時的畫會,大都是由當地幾個收藏家,書家,畫家折柬相邀,地點多是臨時選擇幽雅的園林與寺院舉行。人數常是十餘人,茶餘酒後往往濡毫染紙,意興好的,畫多少幅,人亦不以為狂,沒有興趣作畫,隻管在林下泉邊,品茗清談,也沒有人議論。《九秋圖》是在我家邀請的一個畫會寫的,那天是我同南蘋夫人作東道;雖然過去十幾年了,這些畫家有幾個是墓木可以作柱了,但是我幾時看到那天作的畫,我會親切地記起那幾個可愛可敬的老畫家,我很珍惜這個回憶,也很值得我記下來吧。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