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克萊因文集(共4卷)

第六章

字體:16+-

兒童神經官能症

目前為止,我已經探討了如何像成人一樣對兒童進行深層次分析的策略。下麵我將討論究竟哪些症狀的出現,是兒童是否接受治療的標準。

第一個要解決的問題是:兒童身上的哪些障礙應視為正常行為,而哪些障礙是神經官能症的表現,即哪些時候隻是兒童在調皮搗蛋而已,哪些時候表示兒童的確得病了。總體說來,我們期望碰到一些典型的障礙場景,這些場景的發生次數和結果雖會千差萬別,但隻要它們沒有超出特定範圍,它們仍然是兒童成長過程的一部分。然而在我看來,正是因為這些障礙在兒童發展過程中在所難免,我們很難鑒定這些日常生活中出現的障礙,在何種程度上是嚴重發育障礙的基礎和症狀。

進食習慣上的一些明顯障礙,尤其是焦慮的各種表現形式,無論是夜驚還是恐懼症,基本上都被明確認定為官能症表現。但是基於幼童的觀察結果表明,他們表現焦慮的形式多種多樣,並都經過修飾。甚至早在二三歲時,他們表現出來的各種焦慮變體已反映出相當複雜的抑製過程。比如,即使沒有再出現夜驚,他們還是會偶爾出現睡眠障礙,如晚睡、早醒、晚上睡不安穩或者容易驚醒、午覺入睡難等。這些都是我在心理分析中發現的原始夜驚的各種變體。這類兒童通常還有很多讓人不安的愛好和儀式,這些愛好和儀式使他們在睡前沉迷不已。與此同時,未加修飾的原始進食行為【我將在第九章中討論嬰兒期進食障礙問題中潛在的焦慮本質。通常會成為一種進食習慣,如吃得慢慢吞吞、咀嚼不當、對任何食物都提不起食欲等,這些進食行為甚至幹脆演變成糟糕的餐桌禮儀。

顯而易見的是,兒童一見到特定人群就會表現出來的焦慮通常被當成膽小。後來我們就會發現,這恰恰是社交場合抑製或者羞怯的表現。所有這些不同程度的恐懼隻不過是原始焦慮的不同變體而已,因此,害怕見人可能會決定他們以後所有的社交行為。如果兒童明確對某些動物懷有恐懼心理,慢慢地,他們就會開始厭惡這些動物,甚至是所有的動物。如果兒童害怕看到某些沒有生命的物體(事實上它們通常會被幼童賦予生命),一旦長大成人,這種恐懼就會變得逐漸外顯,使他們厭惡所有與此相關的活動。因此,假如小孩害怕電話,以後他就會變得討厭打電話。再例如,兒童對引擎的恐懼可能會讓他們厭惡旅遊,或者一出遊就會讓他們感到疲憊不堪。在另外一些案例中,對街道的恐懼會讓他們變成厭惡上街散步。這類抑製行為同樣會出現在運動和動感的遊戲中。這些我已在論文《早期分析》【收錄於《克萊因文集Ⅰ》,1923。中進行過詳細論述。這種抑製行為的外顯方式千差萬別,程度各異,他們要麽討厭某種運動的特殊形式,要麽厭惡所有的運動項目;要麽容易感到疲勞,要麽覺得自己身體笨重,邁不開步等。正常成年人的某些癖好,習慣和壓抑也同屬此類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