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紮西拉姆·多多遊行人間三部曲

庫爾勒沒有月亮

字體:16+-

昨天太陽毫不吝惜地普照著庫爾勒,甚至整個南疆,其熱烈豪放仿佛是因為透支了今天的能量,所以今天天色大轉,陰沉鬱結,溫度也降了下來,今晚會是一個無月的中秋嗎?

羅布人的後裔艾買提告訴我,維吾爾人不過中秋節,所以他們也許不那麽遺憾。中原人對中秋節的熱衷除了是懷鄉的情愫、團圓的渴望,我想更原始的衝動應該是對圓滿的讚歎和向往。所以從上古時代起人們就對“神”有了特殊的需求,人們渴求一種極致的完美,無死而萬能。於是人們帶著敬畏製造出一個個萬能的神,而神的其中一“能”就是製造了我們。這是古人一個多麽可愛的悖論啊:不完美的人創造了完美的神,然後神創造了我們。當人們向外馳求圓滿,便有了對有形或無形神祗的膜拜。然而“膜拜”本身就是一種撕裂:“因為我不可能是神,所以我膜拜神靈,我和神是永恒分割的兩者。”因此膜拜不可能帶來終極的圓滿。

佛陀是一個革命者,其中最大的革命就在於改變“尋求”的指向。年輕的喬達摩·悉達多同樣是“完美”的狂熱追求者,他不甘生、老、病、死循環不息,他拒絕苦難,他反抗宿命。他雖然沒有臣服於梵天的神權,也沒有像秦始皇一樣聽信方士們的“長生不老藥”一說,但他的確也經曆了向外尋求的階段,試圖通過極端的苦行達到極致的幸福。當一切手段被證明徒勞之後,萬念皆休;當意識已經無力外求時,心念自然向內沉潛。當心終於肯反躬自身,它會發現它就是圓滿本身,其“能”周遍。

然而我們的痛苦就在於,始終不肯停下來向內觀照。佛陀從來沒有想過要把我們變成另外一物,變成我們不是的那個人——那如恒河沙數般浩瀚的法教啊,都是為了讓我們認識那個失散已久的自己。今夜如果真的無月,那麽我將視其為佛陀最慈悲的加持,他是希望如佛陀般的上師最慈悲的加持,他是希望我能向內看到自己那輪高懸的明月,我就是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