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孫中山的心目中,中國之亡已有三百年,他的曆史使命與責任首先在於推翻異族的統治,恢複漢民族的獨立。不消說,這是一種狹隘的大漢民族主義或民族沙文主義,它的實際效果便是把已經開始的中國現代化運動轉化到民族獨立和民族複仇的軌道上,將滿洲貴族中的腐敗、保守視為整個滿族人的責任,這勢必加重中國進步與發展的阻力。
辛亥革命是中國曆史上最偉大的事件之一,它的意義不僅僅在於推翻了皇帝,結束了中國二千餘年的專製統治,而是為中國傳統社會畫了一個句號,使19世紀中葉開始被迫進入近代的中國相對說來拋卻了舊傳統的束縛,為中國現代化的進程開辟了一條通路,斬斷了中國社會任何後退的可能。中國隻有義無反顧地向前走,猶豫、彷徨、畏縮不前在某種特殊的條件下尚可理解,但任何倒退、複辟、歸複舊製的企圖都隻能是一廂情願的幻想。不要說人民不願放棄共和國的公民地位而去做專製皇帝的臣民,即便是統治者自身也深感畢竟時代條件不同了,“惟有遵守法律,鞏固共和,期造成法治之國”,165而無法再存絲毫複辟之想。
如果就中國曆史發展的總趨勢看,辛亥革命確實是中國曆史上的一個重要的分水嶺,它一方麵結束了中國的傳統社會,另一方麵開辟了中國曆史的新紀元。隨著時間的推移,它的後一個方麵的意義必將愈加突出,愈加重要。不過,辛亥革命畢竟來得過於迅猛,它不僅缺乏必要的理論準備和組織準備,從而使革命之後一個相當長的時期無法穩住局勢,恢複秩序,推動中國在現代化的軌道上持續發展,反而因舊轍已壞新軌未立而陷入空前混亂;而且,由於辛亥革命在中國曆史上畢竟是前無古人的盛世偉業,既無成功的經驗可以憑借,又無失敗的教訓可以汲取。於是我們便不難看到一個極其可怪的現象,那就是辛亥革命的客觀效果與主觀願望每每嚴重背離。雖然尚不能說它使中國的現代化發展喪失了一次重要機會,但畢竟由於其實踐的客觀效果不佳而給20世紀的中國留下了許多隱患,投下了許多陰影。人們有理由懷疑,資產階級的共和革命是否合乎中國國情,資產階級的民主政治在中國是否有其發展前途,中國的現代化發展是否必然要經過資本主義這一階段?凡此種種足以表明,辛亥革命對中國曆史的影響並不僅在於20世紀的早期,實際上關涉到整個20世紀乃至21世紀的中國。我們暫且無意對辛亥革命進行全方位探討,隻願站在現代化的理念上分析辛亥革命的主觀意圖與客觀效果何以嚴重背離,從而或許有助於對上述諸種疑問建立一適當的同情和較為準確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