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重尋近代中國

“辛醜共識”

字體:16+-

“東南互保”是體製內健康力量在大局危機情形下想方設法為國家保全元氣,這個行動在多大程度上得益於清廷那份神秘詔書的啟示,還值得研究。不過由此可以知道,清廷內部某些頭腦還算清醒的人在總理衙門改組、端王爺主政,特別是克林德被殺之後,也確實開始作了一些善後準備,通過各種各樣的外交渠道維持與各國公使的聯係,盡量營造一些友好氣氛,並通過各種管道向各國求和。

總理衙門的改組為6月9日,然而也就是幾天後,慈禧皇太後於6月16日電召兩廣總督李鴻章迅速北上,爭取早點開始與列強談判。

李鴻章無疑是當時中國最善於外交的人,他與各國公使也有著非同尋常的友誼。他在接到通知後雖說並沒有及時北上,但他確實迅速利用各種渠道與各國進行接觸。他通過駐外公使向各國政府說明情況,請求和解,為後來的正式談判準備了條件。

由於北方戰局一直沒有停止的跡象,清廷在克林德事件之後既沒有集中力量鎮壓義和團,也沒有拿出勇氣與列強開戰,北方戰局在不破不和中僵持著,各國司令官在軍事力量沒有達到預想狀態時也不願冒險向北京進軍,北京局勢的僵持使李鴻章無法順利北上,直至八國聯軍進入北京一個月後,李鴻章方才有機會於9月15日離開上海前往北京,中外之間的正式談判方才有可能開始。

在李鴻章抵達北京前,聯軍當局其實已經與中國方麵進行過接觸。清廷在離開北京時任命有留京辦事大臣,這些大臣通過私人關係很快與總稅務司赫德取得聯係,然後再通過赫德與聯軍當局建立溝通管道。在赫德幫助下,跟隨兩宮播遷的慶親王很快被追了回來。慶親王在這場巨變中的特殊功能在此後的議和中有非常精彩的表現,他既代表了清廷內部對國際社會的認識,也利用這次議和比較重地羞辱了朝廷內部莫名的對外強硬派,其實也都是大阿哥事件中的受益者,內政與外交的糾葛在慶親王那裏有比較充分的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