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胡適論人生:立場

第21章 經驗與傳承 (3)

字體:16+-

儒家傳統裏一個很可注意的特點是有意獎勵獨立思想,鼓勵懷疑。孔子說到他的最高才的弟子顏回,曾這樣說:“回也,非助我者也,於吾言無所不說(悅)。”然而他又說過:“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孔子分明不喜歡那些對他說的話樣樣都滿意的聽話弟子。他要獎勵他們懷疑,獎勵他們提出反對意見。這個懷疑問題的精神到了孟子最表現得明白了。他公然說:“盡信《書》不如無《書》。”公然說他看《武成》一篇隻“取其二三策”。孟子又認為要懂得《詩經》必須先有一個自由獨立的態度。

孔子有一句極有名的格言是:“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他說到他自己:“吾嚐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學如不及,猶恐失之。”“朝聞道,夕死可矣。”這正是中國的“蘇格拉底傳統”。

知識上的誠實是這個傳統的一個緊要部分。孔子對一個弟子說:“由,誨女(汝)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又有次,這個弟子問怎樣對待鬼神,孔子說:“未能事人,焉能事鬼?”這個弟子接著問到死,孔子說:“未知生焉知死?”這並不是回避問題,這是教訓一個人對於不真正懂得的事要保持知識上的誠實。這種對於死和鬼神的存疑態度,對後代中國的思想發生了持久不衰的影響。這也是中國的“蘇格拉底傳統”。

(《中國哲學裏的科學精神與方法》)

朱熹

朱子真正是受了孔子的“蘇格拉底傳統”的影響,所以立下了一套關於研究探索的精神、方法、步驟的原則。他說:“大抵義理須是且虛心隨他本文正意看”,“隻虛此心,將古人語言放前麵,看他意思倒殺向何處去”。怎樣才是虛心呢?他又說:“須是退步看。”“愈向前愈看得不分曉,不若退步卻看得審。大概病在執著,不肯放下。正如聽訟,心先有主張乙底的意思,便隻甲的不是,先有主張甲的意思,便隻見乙的不是。不若姑置甲乙之說,徐徐觀之,方能辨其曲直。橫渠(張載,1020—1077)雲,‘濯去舊見,以來新意。’此說甚當。若不濯去舊見,何處得新意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