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胡適論人生:立場

第20章 經驗與傳承 (2)

字體:16+-

可以看出他們的生活有幾個要點:第一,他們是很貧窮的,往往“陷於饑寒,危於凍餒”;這是因為他們不務農,不作務,是一種不耕而食的寄生階級。第二,他們頗受人輕視與嘲笑,因為他們的衣食須靠別人供給;然而他們自己倒還有一種倨傲的遺風,“立命,緩貧,而高浩居”,雖然貧窮,還不肯拋棄他們的寄食——甚至於乞食——的生活。第三,他們也有他們的職業,那是一種宗教的職業:他們熟悉禮樂,人家有喪祭大事,都得請教他們。因為人們必須請他們治喪相禮,所以他們雖然貧窮,卻有相當崇高的社會地位。罵他們的可以說他們“因人之野以為尊”;他們自己卻可以說是靠他們的知識做“衣食之端”。第四,他們自己是實行“久喪”之製的,而他們最重要的謀生技能是替人家“治喪”。他們正是那殷民族的祖先教的教士,這是儒的本業。

從這種“小人儒”的生活裏,我們更可以明白“儒”的古義:儒是殷民族的教士,靠他們的宗教知識為衣食之端。

(《說儒》)

老子

老子因為迷信天道,所以不信人事,因為深信無為,所以不讚成有為。他看見那時種種政治的昏亂,種種社會的罪惡,以為這都是人造的文明的結果。如今要救世救民,須得“絕聖棄智,絕仁棄義,絕巧棄利”;須得“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以複回到那“無名之樸”。他真要把一切文物製度都毀除幹淨,要使:

小國寡民……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複結繩用之。……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八十一章)

這種議論,把“退化”當作“進化”,有許多流弊,後來孔子、韓非,極力挽救,終不能完全打消老子學說不良的影響。這便是老子的缺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