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Rabindranath Tagore,1861-1941),印度孟加拉語詩人、作家、藝術家、社會活動家。生於加爾各答市一個具有深厚文化教養的家庭,童年時代即嶄露詩才。他發表愛國詩篇《給印度教徒廟會》時,年僅14歲。
泰戈爾一生共創作了50多部詩集,其中《吉檀迦利》《園丁集》《新月集》《飛鳥集》等為詩人贏得世界性聲譽;12部中、長篇小說,100餘篇短篇小說;20餘種戲劇;還有大量有關文學、哲學、政治的論著和遊記、書簡等。此外,他還是位造詣頗深的音樂家和畫家,曾創作2000餘首歌曲和1500餘幀畫,其中歌曲《人民的意誌》已被定為印度國歌。
1913年,“由於他那至為敏銳、清新與優美的詩;這詩出之以高超的技巧,並由他自己用英文表達出來,使他那充滿詩意的思想業已成為西方文學的一部分”,泰戈爾獲諾貝爾文學獎。英國政府封他為爵士。在60餘年的藝術生涯中,他繼承了古典和民間文學的優秀傳統,吸收了歐洲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文學的豐富營養,取得了輝煌成就,成為一代文化巨人。
泰戈爾對改造社會投注了滿腔熱情,1912年,他創辦學校,從事兒童教育實驗。現在這所學校已成為亞洲文化交流的國際大學。由於英國在孟加拉推行分裂政策,印度掀起民族解放運動的**,泰戈爾積極投身於運動並創作了許多愛國詩篇。
現在,讓我們將目光投向西孟加拉的加爾各答,1861年5月7日,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就誕生在那兒。
智慧與美滋養的少年
泰戈爾家庭原姓塔克爾(孟加拉人的尊稱,意為“聖”),泰戈爾是他的英文變稱。羅賓德拉納特的父親德本德拉納特性格內省慎思、溫文爾雅,潛心於哲學和宗教著作的研究。他兼具三種不同的氣質:對宗教的篤信、對藝術的敏感、對實際工作的精明善斷。這些都給他的兒子帶來了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