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王學泰自選集:歲月留聲

第8章 少年遊 (8)

字體:16+-

1958年10月去農村雖然不是我第一次下鄉,但是它給我留下極深的印象,至今難忘。

這一年,我從夏收就開始發燒,特別是在農村,為了迎合“大好形勢”和證明反右鬥爭與全民社會主義教育運動所取得的偉大成果,農業必須獲得大豐收。當時,社會主義陣營的“老大哥”——蘇聯第一個成功地發射了地球人造衛星,這個“衛星”遂成為最先進、最高水平的同義詞,也成為社會主義陣營(包括中國)的驕傲。當時各行各業動不動就要“放衛星”,其意為,他們創造了不同凡響的新紀錄。農業產量的第一個“衛星”就是河南省遂平縣衛星人民公社放的。1958年6月,《人民日報》刊登了這個公社小麥畝產2105斤的新聞,從此,各地的“衛星”一個比一個大,一路高升,最後畝產小麥近萬斤。秋收時,水稻的畝產量更是一路攀升,到了9月份,《人民日報》頭版已經有了這樣的大標題“廣東窮山出奇跡,一畝中稻六萬斤”。正是在這種氛圍中,我們下鄉參加農業大躍進的。

我們這些高中生還是不辨菽粟的十六七歲小青年,看到這些消息自然是十分興奮的。下鄉再一次點燃了我們投入這個偉大運動的熱情。這時是白天熱、夜裏涼的九月。我們按照軍事編製,高唱著《一天等於二十年》《江南豐收有稻米》等革命歌曲,日夜兼程,徒步到農村去。十六七歲正是貪睡時期,有的同學走著走著便睡著了。我也是懵懵懂懂,似睡似醒,隻有那高昂的歌聲:“江南豐收有稻米,江北滿倉是小麥。高粱紅啊棉花白,密麻麻白雲蓋地天山外……”至今仍在我的腦中回**。

到了勞動的目的地,我們有些失望了,農村還是老樣子,和以前我去過的農村差不多,隻在幹活的現場插了一些紅旗彩旗,增加了些鑼鼓伴奏罷了。